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民国北平漂流记 > 第四十二章 劝学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从此以后,每天放学陆嘉衍就匆匆赶往范先生家。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时,总能看到范先生早已在案几上备好了笔墨纸砚,连镇纸都摆得十分规整。

    “来得正好。”范先生捋了捋花白的胡须,从有些褪色的笔架上取下一支湖笔,“今天我们从永字八法开始。”

    他手腕轻悬,横如千里阵云,竖似万岁枯藤,笔力透纸。砚台里的墨汁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荡漾,映着窗外的斜阳。

    随后陆嘉衍模仿着老人的动作。狼毫在宣纸上留下稚嫩的痕迹,起笔时总带着细微的颤抖,收锋处又常常力有不逮。

    两个时辰过去,他的校服袖口已沾上点点墨渍,手腕酸得几乎握不住笔杆。

    范先生轻轻按住他发颤的手腕:“你看这笔横,要像扁担挑水,两头沉中间稳。”

    老人布满皱纹的手带着他重新走了一遍笔势,“书法之道,贵在持之以恒。你现在就像初春的竹笋,看着孱弱,待经历三伏三九...”

    范先生悉心教导,让陆嘉衍获益匪浅。打那以后,每个月陆嘉衍都有一份孝心送上,二荤铺里也从未断过酒。

    在民国时期,教育领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,不少人在此投入心血。就拿阎老西来说,外界总觉得他为人小气吝啬,可在晋省的教育投入上,他却毫不含糊。

    当地新建的新式学堂,比楼房还要气派,校舍是青砖灰瓦,洋灰抹就的地面锃亮,能清晰映出人影,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。

    而那位热衷于被称作“校长”的微操大师,更是时刻彰显对读书人身份的执着。

    然而,在这风云变幻的世道下,人们对待子弟教育的态度大相径庭。有人将学堂视作改变命运的契机;而有人却把学堂当成鸟笼子,觉得只要将孩子关进去,就算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;有些人出于溺爱,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。

    陆嘉衍便有这方面的考虑,随着自己事务愈发繁忙,他考虑到身边两个孩子的教育。便想着要给姨娘梁锦儿一个交代,往后两个孩子可以去他任职的学校求学。

    这一日,陆嘉衍在贝勒府廊下蘸着朱砂批课业,忽然听见姨娘梁锦儿在廊下逗画眉。那鸟儿“啾“地一叫,倒叫他想起了正经事。

    “姨娘,两个小的不如转到我要去的学校?我现在肯定越来越忙,两孩子去读读书,将来当了军官,如今这乱世,未来也好庇护家里。”

    说着狼毫笔在砚台边轻轻一搁,撇了撇嘴说道:”总比在府里跟着那些姑奶奶学唱词,和大少爷学提笼架鸟强。”

    梁锦儿指尖的盖碗合上。她望着檐角的装饰,家里虽不会少了儿子的银子。但是这孩子若是天天学成这副浪荡样子。还不如当个军官,至少不是个败家子。

    梁锦儿心里十分明白,钱财得给儿子留着,但绝不能任由他挥霍。如今改朝换代,教育确实是件正经大事,读书人总不会吃亏,她得为儿子的将来做好打算。

    “就这么办。”她掸掸旗袍上的瓜子壳,“明儿就把小宝的私塾退了,入学的事,打个招呼就成。你可得好好带着他,明白吗?”

    梁锦儿话音刚落,手腕间的翡翠镯子不经意磕在了盖碗上,发出一声闷响。她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贝勒府的那三位姑奶奶,三个姑爷的鸟笼子多得能摆满整整一个院子。自个的儿子可不能走这么条路。

    然而,梁锦儿是个明白人,这世上总有稀里糊涂的主,白老爷便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白老爷一听到自家的宝贝儿子要去军校读书,就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。“当兵?那不是我白家子孙干的事。别看祖上是武将,可咱家的传统就是会玩。你瞧瞧他小胳膊小腿的,像是当兵的料吗?”

    “老爷,您就当给未出世的孙子考虑考虑吧。”白夫人轻声劝道,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期许。她双手捧着儿子刚学会写的名字,小心翼翼地递到白老爷眼前,希望这幅字能勾起他对家庭、对子孙的责任。

    白老爷不耐烦地瞅了一眼纸上歪歪扭扭的“白连旗”三个字,眉头皱成了个“川”字。他转头便吩咐管家:“去,把那个有名的周老夫子请来,束脩翻倍!只要能教好我儿子,钱不是问题。”

    在他看来,让儿子跟着老夫子读书识字,才是安稳的正途。懂得规矩比什么都重要,至于学一门谋生手艺,横竖家里有祖上留下的丰厚产业,吃穿不愁,何苦让独生子去枪林弹雨里冒险挣前程呢?

    白夫人看着在书房里打瞌睡的独子,满心焦虑,手中的帕子都快被绞成麻花了。先生讲《论语》讲得激情澎湃,唾沫横飞,可白连旗却听得昏昏欲睡,哈欠一个接一个,大得都能瞧见扁桃体了。

    而在窗根底下,白老爷哼着《游龙戏凤》,正揣好了两个葫芦往外溜。“爷今儿要去广和楼!”白老爷摸着新得的羊脂玉扳指,朝管家一挥手。那扳指在阳光下泛着油光,活像他吃得发亮的脑门。

    管家苦着脸往家仆顺子的褡裢里装上两把银元,心里盘算着:“这一去,怕是又得扔出去一间铺面半年的进项。”

    好在白老爷那些爱好,诸如斗蛐蛐、爱吃之类,耗费的不过是些小钱,还不至于让家底伤筋动骨。白夫人向来持家有道,时常拿宝贝儿子当作说辞,苦口婆心地劝诫白老爷。

    也亏得白夫人这番努力,白老爷倒也有所收敛,没有太过肆意妄为,白家这才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安稳与富足。

    要说开销,白老爷最舍得往嘴里送。天不亮就打发小厮去排队买门钉肉饼,非得吃那第一锅烫嘴的;晌午时分来碗地道的褡裢火烧,就着酱料,吃得满头大汗;入夜必须去八大楼摆上一桌。四九城街头巷尾吃的不亦乐乎,可这些吃食再金贵,比起他另一个嗜好,那真是九牛一毛。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