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红楼帝业 > 第110章 大婚(下一)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大庆神京有小年祭社的习俗,且有着“官三民四”的区分,即,官宦之家腊月廿三祭灶,平民百姓腊月廿四祭灶。

    姜家自然属于官宦之家,家中一个正五品三等侍卫,加一个五品龙禁尉。

    于是,腊月廿三这日,姜家在厨房里设了香案,供奉灶神,案上摆着糖瓜、蜜饯、果品,又有新蒸的灶糖,甜香四溢,祈求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
    祭灶既毕,开始大扫除,称为“扫房”,寓意除旧迎新。

    连姜念、薛宝钗都参与了大扫除。

    正房里,香菱持着鸡毛掸子,踮着脚尖去拂那高处的蛛网灰尘,偏生个子娇小,够不着梁上,急得跺脚。

    姜念笑道:“我来帮你。”

    说着便接过掸子,轻轻一扬,那积尘便簌簌落下,惹得香菱掩面而笑:“还是大爷个儿高!”

    封氏见雕花窗棂缝隙里藏了尘,便取细布蘸了水,一点一点揩净。

    孟氏笑道:“还是你仔细。”

    封氏亦笑:“既是要除旧,自然要彻底些。”

    西厢房里,莺儿正将薛宝钗的贴身衣物装进一个雕花木箱,忽然惊疑一声,从箱中一件肚兜下拿起了两份花笺,对薛宝钗道:“姑娘,这箱中怎还压着这东西?”

    薛宝钗登时羞恼,上前抢过两份花笺,瞪着莺儿:“不该问的就别问!”

    莺儿“哦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一时间,姜家上下,洒扫庭除,笑语盈门。那拂尘掸灰之声,搬挪擦拭之响,混着众人的说笑,竟似那市井庙会一般热闹。

    唯有西厢房里发生了一件令薛宝钗羞恼的小插曲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小年一过,便是年关。

    “年关”其实并非好词,原是穷苦人家的难处,欠租负债的须得在此时清偿,过年像过关一般艰难。

    姜念自然不用还债,却是要花钱,因要在年关时置办年货。

    年关时的神京城可热闹了,各庙市商铺售卖各种年货。

    姜家在东郊,好在东郊也有闹市。

    这日,东郊的闹市人来人往,吆喝声不绝于耳,卖着各种年货,有米面杂粮、肉类鱼类、干货果品、菌菇海味、酒类调料、春联门神、年画灯笼、香烛纸马、布料服饰、日常杂项、文房雅玩、儿童用品,等等。

    这日,贺赟夫妇领着贺忠、封氏出来采买年货。莺儿得知,央着跟来。她一年到头难得出门,想瞧瞧年关的热闹。

    香菱原也要同往,却被姜念拦下。因香菱长得很漂亮,模样招眼,出现在闹市容易惹来麻烦。姜念虽不怕这种麻烦,能避免还是避免。

    此时,莺儿随着封氏走在闹市里,但见两旁商铺摊贩林立,货物堆积如山,莺儿看得眼花缭乱,扯着封氏的袖子笑道:“封大娘,真真是热闹极了!”

    正说着,忽听一阵清亮的吆喝声传来——

    “卖蜜饯荔枝呦,一颗能甜透年节!只剩最后三瓶,不买就没了呦!”

    莺儿忙拉住封氏道:“大娘且慢!我家姑娘最爱吃鲜荔枝,只是这季节哪里寻去?不如买些蜜饯的回去,姑娘见了必定欢喜!”

    封氏笑道:“既如此,咱们买回去便是。”

    二人循声走进一家商铺,见这家商铺专售各色蜜饯,除蜜饯荔枝外,还有蜜饯红枣、蜜渍杨梅、蜜腌桃条、糖霜金橘、糖渍杏脯,林林总总,摆得满铺生香。

    蜜饯荔枝装在陶瓷罐里,共有三瓶。

    莺儿正吩咐掌柜的统统包起来,忽见瑞珠提着裙角跨了进来,莺儿登时变了脸色。

    冤家路窄!

    瑞珠适才正与彭继忠老婆一起采买年货,也是听到这家铺子的吆喝,要来买蜜饯荔枝的,她家姑娘秦可卿也爱吃荔枝。

    瑞珠对莺儿翻了个白眼,对掌柜道:“我买蜜饯荔枝。”

    莺儿笑了一声,将三瓶蜜饯荔枝往怀里拢了拢,眼角眉梢都透着得意:“可惜你来迟一步,这最后三瓶呀,都归我了!”

    瑞珠皱眉道:“你付钱了?”

    莺儿道:“虽还没付,可我比你先来的!”

    瑞珠“哼”了一声:“你既没付钱,这三瓶就还不是你的!既是你先来的,我便让你一让,你买两瓶,我买一瓶。”

    封氏知道这两个丫鬟不和,忙劝莺儿:“既是秦家的要,分一瓶也无妨。”

    莺儿对着瑞珠冷笑:“若是旁人倒也罢了,她来要,我偏不松这个口!”

    彭继忠老婆拉着瑞珠劝道:“好姑娘,咱们另寻一家……”

    瑞珠甩开她的手,指着莺儿骂道:“你这坏透了的小蹄子!”

    莺儿勃然变色:“也不知谁是真真坏透了的小蹄子,帮着家里的姑娘勾搭我家大爷!”

    瑞珠一张脸涨得通红:“你作死!”

    说着便扑向了莺儿,两人瞬间扭作一团,你扯我臂膀,我抱你腰肢,你抓我衣襟,我拽你头发……

    “别打啦,你们别打啦……”

    封氏与彭继忠老婆一边喊着一边将两人拉开。

    这时,掌柜的忽然搓着手笑道:“二位姑娘消消气,其实……后头库房还存有蜜饯荔枝的,你们纵要买十瓶二十瓶,都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霎时间,铺子里静得针落可闻。

    莺儿散着鬓角,瑞珠歪了珠钗,二人都傻了眼。

    还是待在家里内宅安全,这外头的世界都是套路啊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已是除夕。

    这日一早,姜家的三进新宅换了门神、春联、年画,宅门外也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。

    今日有一件要紧的事儿,那便是祭祖。

    虽说姜念明面上没有父亲,母亲也亡故了,还是在家里设了供桌,虽没有牌位,倒也摆列了香烛、酒食,行了三叩九拜礼。

    姜念的心思还短暂地飘到了贾府,暗想:“原著里写贾府除夕祭祖可隆重了。然而,这个红楼世界,宁国府已没了,原本设在宁国府内的贾氏宗祠也迁了,今日贾府祭祖的排场必是大不如往年了。”

    傍晚时,正房堂屋摆开了年夜饭。

    只见八仙桌上:鎏金暖锅腾着热气,东坡肉红亮如琥珀,四喜丸子圆润饱满,清蒸鲈鱼翘着尾鳍,另有各色吉祥菜式。

    除姜念、薛宝钗入席,贺赟、孟氏也入席了。

    到了午夜子时,新旧年交替时分,姜念领着薛宝钗、香菱、莺儿,到宅门外看放爆竹。

    董良、董丰父子点着爆竹,爆竹声如雷震耳,碎红纸屑纷飞似蝶。

    街坊四邻的爆竹声也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姜念、薛宝钗、香菱、莺儿站在门檐下,两个大红灯笼映得人脸如霞。

    香菱捂着耳朵又惊又喜,莺儿扯着宝钗袖子直跳。

    姜念看着薛宝钗淡定的样子,暗想:“香菱、莺儿这些丫鬟兴奋成这样,宝钗却淡定,若换成前世的各种绚烂烟火,不知宝钗是否会兴奋?”

    这时,薛宝钗看向了姜念,两人对视之际,薛宝钗嫣然一笑,说了句:“新岁安康。”

    姜念点了点头:“新岁安康!”

    爆竹放完,接下来就是“守岁”,很多人家会全家通宵不眠。

    姜念却不如此,只命点着长明灯,由下人们轮值守岁。

    正月初一的清晨,姜家宅门打开时,又燃放了爆竹,此乃“开门炮”,象征迎新纳吉。

    开门炮的硝烟尚未散尽,姜家上下十五口人已齐聚正房堂屋。

    包括了姜念、薛宝钗、香菱、莺儿、贺赟、孟氏、贺忠、蒙雄、封氏、琪儿、琴儿、董良一家四口。

    姜念端坐正中,身边摆着两个茶盘,分别堆放着金锞子、银锞子,煞是耀眼。

    金锞子有梅花式、海棠式、“笔锭如意”“八宝联春”等样式。

    银锞子白如新雪,俱是“吉祥如意”“连年有余”的吉庆花样。

    这些金银锞子加一起,值几百两银子。

    姜念虽刻薄,却并不寡恩,也并不吝啬。今日给下人们散押岁钱,是在论功行赏,也是在收买人心,至于每人赏多少,他心里有本账记着。

    姜念环视众人,含笑道:“一年到头,辛苦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他旋即看向了贺赟、孟氏,微笑道:“虽说你二人在我心中似长辈一般,今日却要你们向我拜个年,要紧的是,使我能以押岁钱为由头,给你们这一年到头的忠心与辛劳行赏。”

    贺赟与孟氏相视一笑,上前行礼:“给大爷拜年,愿新岁安康。”

    姜念亲手搀起,先抓一把金锞子给了贺赟,又抓一把金锞子给了孟氏。两把金锞子加一起,价值近二百两银子了。

    其他人相继上前拜年领押岁钱,只是比起贺赟夫妇都要少多了。

    轮到香菱时,姜念特意抓了几个金锞子,又添一把银锞子。香菱忙用帕子托着,喜得杏眼弯弯。封氏在旁瞧着,不禁抿嘴一笑,暗忖:“大爷给这许多,可见真是喜爱我女儿,女儿日后多半要做大爷的妾室了……”

    最后剩下薛宝钗、莺儿没领到押岁钱。

    姜念看向了薛宝钗,不待他开口,薛宝钗便嫣然一笑道:“今儿好日子,大爷散财,我也厚着脸皮向大爷讨个彩头。”

    说着,薛宝钗缓步到姜念跟前,盈盈下拜。

    姜念满意于薛宝钗的这种态度,抓了一把金锞子给薛宝钗。

    莺儿早急得扯衣角,见薛宝钗领完押岁钱,连忙跪下:“莺儿也给大爷磕头拜年啦!”

    众人见她猴急模样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正月初一至十五,京师各寺庙举办庙会,百姓们纷纷前往祈福、看杂耍、听戏、买各色小吃……

    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,又是一番极热闹的景象。各家各户悬挂彩灯吃元宵,神京城内灯市口等地举办灯会,有猜灯谜、舞龙灯等活动。

    而过了元宵,意味着姜念与元春的大婚日子真的近了。

    两人定于二月十二大婚,显然是精心选择的吉日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江南地区普遍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,即为百花生日。闺中女郎剪彩绸或红纸系于花枝,谓之“赏红”,寓意护佑花木繁茂,盛行踏青、扑蝶、放风筝等活动。

    北方部分地区,包括了神京城,因受道教影响,将花朝节与道教“老君诞辰”合并,定于二月十五,形成“二月半花朝”。

    也有极少数地区以二月初二为花朝节,比如洛阳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眼看要进入正月下旬了,这日,贾母将王夫人叫进了荣庆堂的暖阁。

    暖阁中仅有贾母、王夫人、鸳鸯,以及一个小丫鬟,这小丫鬟模样很标致,水蛇腰,削肩膀,眉眼有些像林黛玉。

    贾母慢慢捻动着奇楠香念珠,对王夫人道:“眼瞅着元春即将大婚了,陪嫁的人手也该定下了,你有何想头?”

    王夫人道:“此事凭老太太做主才好。”

    贾母道:“我寻思着,陪嫁的人手这块儿,咱们也要做足体面,要紧的是丫鬟。当初林丫头她娘出阁,咱们府上陪了四个,连凤哥儿来时也陪了四个。此番元春出嫁,又是皇太后指婚,自然也该陪四个的。”

    王夫人点头道:“老太太虑得周到。只是,元春跟前现只有抱琴一个,缺了三个。”

    贾母笑道:“不知你可愿把你身边的金钏、玉钏给了元春?当初元春进宫前,金钏便是她身边的小丫鬟。因宫里规矩,只许带一个丫鬟进去,才只带了抱琴,金钏跟了你。玉钏是金钏的妹妹,姐姐陪去,妹妹也一同陪去。”

    王夫人忙笑道:“老太太费心了,我岂有不愿的理儿?只是,纵算上金钏、玉钏,也还缺一个。”

    贾母道:“还缺一个,我来补上。”

    说着,她指了指身后那水蛇腰、削肩膀的小丫鬟,对王夫人道:“她是赖嬷嬷家买的,因她常跟赖嬷嬷进来,我见她生得伶俐标致,十分喜爱,赖嬷嬷便将她孝敬了我。我本打算将她给宝玉使唤的,然宝玉身边丫鬟多,不缺她一个,倒是给了元春陪嫁吧,别看她小,针线却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王夫人仔细打量了一番那小丫鬟,忙道:“老太太挑的人自然是好的,宝玉确实不缺丫鬟使!”

    她心中则想着:“这丫鬟生得还真标致,这样的岂能放到宝玉身边?怕是个妖精似的东西带坏了宝玉!”

    那小丫鬟正用指尖绕着衣带出神,心里郁闷地感叹着:“若能跟着宝二爷就好了,唉!”

    若是贾母、王夫人的这番对话被姜念听到,姜念必会心中一喜。

    呵,“又副册十二钗”排在首位的晴雯,竟就这么来了!

    且还有“又副册”里的金钏、玉钏!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