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秦人的悠闲生活 > 第十八章 叔孙通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风雪落在咸阳城,淳于越望着一驾驾离开的马车,每一驾马车上都坐着一位齐鲁博士,而且都有秦军周全的护送。

    再回头看去,周青臣也登上了车驾。

    淳于越道:“此去北方,多顺从秦军,切莫违抗军令。”

    周青臣坐在车驾上,一言不发,就任由秦军赶着马车将他带出了咸阳。

    淳于越神色凝重地送别这些人,这才见到身边还站着一个人,也望着远去的车驾。

    此人正是被始皇帝与丞相李斯请来咸阳的待诏博士,叔孙通。

    淳于越道:“希望,这些人去了之后能平安回来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抚须迎风而立,道:“会回来了的,李斯不过是想让他们看看北方的形势,而不是为了杀他们。”

    淳于越又道:“听闻你见过公子扶苏?”

    叔孙通叹道:“见过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可惜,公子一直不见老夫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又道:“今天还有几个老友要见。”

    淳于越神色不悦还想再说什么,再回头看去,见那叔孙通已快步走远了。

    雪天中的咸阳城,十分萧条。

    扶苏觉得,当天色就要入夜的时候,反倒会让人觉得咸阳城很温暖,因为入夜的时候,在咸阳城一间间屋子中都点着灯火。

    黑夜笼罩咸阳,漫天都是风雪,家家户户的窗台上还有积雪。

    那从人们家中窗户照出来的点点灯火光,在这个寒夜中显得异常温暖。

    扶苏城墙边的鼓楼走了下来,刚刚站在鼓楼上,看着万家灯火的景色,这种感觉很好。

    前来换防的士兵,见到公子连忙行礼。

    扶苏颔首道:“有劳了。”

    士兵再一次躬身行礼。

    自从商鞅变法之后,秦人都是善于追求自我价值提升的,其实这也无关是否是秦人,换作别人,不论是谁都一样,几百年过去了,人们太渴望一个能够上升的通道。

    扶苏想起了自己的家仆,几个妇人为了争抢一架高效的纺车都会互相敌对。

    李斯从一个廷尉升任到丞相是一次自我价值的提升。

    田安递上一卷书,道:“公子这是,章邯将军送来的名册。”

    扶苏接过名册确认了一番,又道:“早些休息吧。”

    闻言,田安退出了公子的寝殿。

    这辈子,扶苏已经习惯了每天不知几点睡,每天不知几点醒的生活。

    只有在每天醒来的时候,扶苏问了田安之后,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。

    大概是昨天太晚睡了,扶苏醒来洗漱着,问了田安之后,才知道现在是辰时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都休朝了,也就不用在意什么时候睡醒。

    洗漱完,扶苏用浸了热水的布巾,使劲擦了擦脸,随后在冷空气长出一口气,热气化作了一团雾。

    洗漱完,扶苏亲手准备着自己的早食。

    今天的天气依旧灰蒙蒙的,扶苏坐在炉子边,等着米粥煮开。

    有个内侍脚步匆匆而来,“公子,有人求见。”

    平日里老师来见,这些内侍也会直接说丞相来了。

    扶苏喝着一碗热水,道:“谁来求见?”

    “是个叫叔孙通的人,说是来还书的。”

    扶苏一手端着碗,碗中的热水还在冒着热气,又道:“请人进来。”

    早晨时分的高泉宫是忙碌的,来来往往的宫人们正在打扫这里,清扫着地面的积雪。

    宫里的积雪看起来更厚,叔孙通走在清理出来的小道中,一直来到了殿前。

    公子扶苏就坐在殿前,而在面前还有三个炉子,每个炉子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陶碗。

    叔孙通双手捧起竹简,道:“公子,这是先前伏生老先生所借的书,臣特来归还。”

    扶苏示意让田安接过书卷,一边揭开陶碗的盖子,将一些切好的鱼肉放入碗中,再煮片刻。

    叔孙通观察着公子的举动有些好奇,疑惑的眨了眨眼。

    叔孙通的须发花白,从须发上来看该有五十岁有余了,再从他的气色还有微胖的脸颊来看,大概有四十岁,如今的古人实在不好分辨年龄。

    就比如说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,留着长长的须髯,不把对方的胡子刮了,光是看着那张满是须髯的脸,就会往三十岁以上猜测对方的年纪。

    而在古人的样貌上来看,扶苏又发现中年时期就白须白发的人也有不少,可能一个须发花白的人只有三十余岁,四十余岁?

    注意到对方的目光,以及以上这些念想,就是扶苏刚刚在几个呼吸间所思虑的。

    而面对对方好奇地目光,扶苏道:“怎么,大秦公子亲自动手做饭食很奇怪吗?”

    闻言,叔孙通又连忙行礼,解释道:“臣……臣只是觉得少见。”

    扶苏道:“其实吧,做饭是一件很有意思,尤其是在消耗时光与成就感,你就当我这个大秦公子太清闲了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又是意外一笑,又道:“大秦的公子的确与当年六国的公子不同。”

    不得不说,听这人讲话很舒服,齐鲁博士中还是有会说话的。

    扶苏将鱼粥端了起来,摆在一旁放凉片刻,又将另一个炉子上正在煮着的豆浆也端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这个叫做豆浆,是商颜山的人们磨出来的,研磨此物很累的。”

    田安明白公子的意思,就将桌案搬了上来。

    叔孙通的面前放着一碗豆浆,一碗鱼粥。

    扶苏自顾自地吃着,还又看了看搁在一旁的竹简。

    叔孙通又看了看四下,这里的每一个内侍与宫女都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。

    见公子已快将一碗粥喝完了,叔孙通这才端起碗饮下一口热粥,温热的粥入口,还有些咸味,夹杂着一些鱼肉。

    这碗粥好吃得让叔孙通瞪大了眼,他大口吞咽着将碗中的粥全部喝完。

    再端起一旁的豆浆,仰头一口气喝完。

    如此,叔孙通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,又意识到是在公子面前失礼了,忙面带惭愧的躬身行礼。

    扶苏道:“无妨,我不在意这些礼节……嗯,也难怪你们说秦人粗鄙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道:“臣不觉得秦人粗鄙。”

    扶苏的目光依旧在书上,接着道:“当年不论是燕赵,齐人,还是楚人,都说秦人不识礼数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道:“臣以为所谓礼并非拘泥一言一行,而在于制,所谓礼制……”

    这一说,这位齐鲁博士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关于礼的事。

    其实他讲的这些大抵上都是不重要的,往往是为了让你听晕头转向,而后你自己也就忘了当时为何发问了。

    扶苏又道:“听闻昨天丞相让你们这些齐鲁博士去北方,你们还在老师的门前叫骂?”

    叔孙通稍一思量,忙回道:“臣昨日在拜访好友。”

    昨天的事情是自己亲眼看到的,扶苏本想为难一下这位博士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他又是个十分狡猾又聪明的人,一句话两头谁也不得罪,干脆拿出了一个不在场证明。

    言外之意,我不在那里,我不知道,发生什么了,我在朋友家吃饭。

    大抵如此……

    扶苏询问道:“你在咸阳的朋友很多吗?”

    叔孙通道:“其实那些人并不全是臣的朋友,是臣的老师故友,多数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师的名望,希望将他们的孩子送去齐地读书,这才讨好臣,不瞒公子,只要臣在咸阳每天都有人邀请臣。”

    所以呀,孔子他老人家后人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个名门老师,而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学术背景,多半就是叔孙通的老师,孔子的后人孔鲋。

    扶苏没见过孔鲋其人,但从这些事来说,这个时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师效应。

    古人从来不傻,就像是叔孙通,他来者不拒,但对于对方的求学,会不会答应就两说了。

    因此,古人所面对的问题,也是很值得研究,以及有着深刻的反思价值。

    扶苏接着道:“我的老师当今丞相,丞相师出荀子,如此说来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,但我才疏学浅,我的老师忙于国事,实在是分身乏术,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道:“公子但说无妨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商颜山下有三千家仆,还有三百余个十岁不到的孩子,我想要给他们找一个老师,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教他们。”

    见叔孙通没有当即答应,扶苏又道:“若他们能够在老先生门下学有所成,将来我会让他们去北方杀敌,杀敌有了功就恢复他们的户籍,让他们在大秦为官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还是没有答应。

    扶苏继续画着大饼,道:“如此一来,你就有三百个弟子,并且这三百人都是大秦的官吏,但凡这三百人中有三五人能够成为大秦重臣,老先生也可以名满天下了。”

    叔孙通听到这话明显神色有了些许变化,他十分恭敬地行礼,心底里有了警惕,这位秦国公子实在厉害。

    “能否容臣思量……”

    “半个时辰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老先生,若不愿,我也不勉强。”

    本来是伏生找公子借的书,他叔孙通是来还书的,伏生欠公子的人情怎么落在自己的头上,还遇到了一个口齿如此厉害的公子。

    思来想去,公子将好处也都讲了,本就欠着人情。

    叔孙通真是三缄其口,最后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,只好硬着头皮道:“臣领命。”

    言罢,叔孙通肠子都悔青了,若自己不答应,公子让人去议论老师孔鲋,后果更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大秦的公子还是个少年人,叔孙通实在没想到贤明的公子扶苏竟然会提出这般要求。

    扶苏看了看天色,又道:“田安。”

    “在。”

    “安排车驾,送老先生去商颜山,现在到了商颜山,下午时分还能上课,让章邯将军安排住宿与教课时辰。”

    三两句,公子扶苏就将这位老先生送了出去。

    直到坐在了车驾上,叔孙通还在反复懊悔,怎么就答应了?

    田安自然是高兴的,公子三两句话就给商颜山的孩子们找了一个老师。

    田安走到了高泉宫,回禀道:“公子,就怕这位老先生教不好,不好好教。”

    扶苏还在盘算着自己的私产,又道:“没关系,教不好就换一个,近来军中还有往商颜山送去的杂物吗?”

    田安从书架上拿下一卷竹简,回道:“章邯将军都记录在案了。”

    “哗啦……”

    扶苏将竹简打开,核对着一件件杂物,秦法的治理下往来文书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记录,包括每个细节,就如军中送到商颜山的每一根木头,每一尺布都要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一来这即是给军中交底,让军中放心,而这些往来记录也是为了保护自己,不落人口舌。

    田安又道:“公子,丞相安排的宅邸公子至今还未去看过。”

    扶苏道:“现在还有人去那处宅邸拜访吗?”

    “回公子,入冬之后就没人去拜访了,人们都快忘记了。”

    扶苏稍稍点头,又道:“把书架整理好。”

    田安点头,亲自给公子收拾着书架,那一卷书放在哪一个格子,哪一类书在哪一列都有标记,不能放错,也不能乱放。

    到了午时,田安听到内侍们议论,便又来禀报,“公子,今天有人去拜访丞相了。”

    待叔孙通到地方之后,扶苏还要等着章邯的回报,一边喂着鱼疑惑道:“记得自休朝之后,老师就不见客了。”

    “此人进了丞相的宅邸,还被丞相宴请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人?”

    “回公子,其人名叫张苍,传闻是丞相的好友,而且与丞相师出同门,亦是荀子的弟子,就在咸阳任职御史,当初是丞相向陛下举荐的。”

    扶苏还在看着荀子他老人家的典籍,其中就有荀子老人家对孟子的评价。

    扶苏道:“张苍是御史?”

    “回公子,张苍虽是御史,但管着文书卷宗,平日里官吏需要调阅卷宗,需要查问典籍,都要张苍批复准许,咸阳宫的藏书有几何,也都是张苍在看管,皇帝评价过,其人博学多识。”

    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很多,不过教出来的弟子,真是每一个都不同。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