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丞相李斯与公子谈得很愉快,宫里的人都觉得,如此贤明的公子,又熟读法家典籍,这样的公子在将来一定会得到众多法家学子的拥护。
公子虚心求教,丞相李斯知无不答。
讲完了三公九卿制就开始讲解官吏的任用。
期间没有任何的提问,全身心将老师传授的知识,化为己用。
离开高泉宫时,李斯心情格外地好,他发现公子有个很神奇的本领,公子竟然会在听讲时写下笔记。
翌日,喂鱼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,早晨祭拜了华阳太后之后,无事可做的扶苏就在喂鱼。
昨天,老师说要任用官吏要先从六国留下来的旧官吏中择优录用,并且施行秦律。
当然,在学习的过程中,一直都是虚心求教的,认真地了解着现在的秦人如何治理天下,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以往的经验,来作出当下的判断。
简而言之,如今是大秦进行再分配与再生产的过程。
废除分封与古老分封制的首要矛盾,就是官吏选拔任用,不再是通过血亲旁支来进行资源分配。
可项燕他们想要复国,他们又何尝不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,为了他们的血亲旁支能够继续掌握这种资源。
对六国旧贵族而言,这种古老的分封制让他们习惯了用血亲关系享受既得利益,甚至习以为常。
现在天下的主人是大秦,大秦要打破这个从来如此的惯例,他们自然就会反抗。
可扶苏想起了,曾经一位很伟大的老师说过一句话,“从来如此,便对么?”
李斯与父皇对待六国旧贵族,还是太过理想了。
见公子看着鱼塘忽然蹙眉,似乎是心情不好,田安忙躬下身行礼。
将六国旧贵族的官吏收为己用,那些六国旧贵族的官吏,他们有的是给齐国效命的,有的是以前给韩国效命的。
现在要让他们改变立场为大秦效命,且不说六国旧人原本对大秦就有着十足的成见,他们忠心与否都要打个问号。
扶苏将余下的麦麸都丢入池塘中,心中还在想着老师说过的话语。
即便大秦拿出十足的诚意与回报,难道他们就会为大秦殚精竭虑吗?
韩非曾经说过,慈母会养出败儿,而严厉的主人不会有强悍的家仆。
想要收买六国旧贵族的官吏,也是同理。
呵呵,老师要用真心与真诚收留六国官吏,不如信玄奘真的可以感化世人。
老师与父皇到底还是有仁慈的一面的,给了六国贵族能够商量的余地。
此刻的章台宫,早朝的廷议还在继续,今天的廷议应该是很顺利的,但朝堂上站出来一个两鬓微霜的人物,此人朗声道:“陛下,臣听闻近来丞相在教导公子扶苏?”
嬴政的目光看着讲话的人,印象中还记得这个人物是李斯当初引荐的齐国人,名叫淳于越。
见陛下不言语,淳于越又道:“陛下,公子扶苏又是陛下的长子,受人教导岂能只有一家之言。”
话音在章台宫的大殿回响,嬴政依旧没有讲话,端坐着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神情。
淳于越的话语直指丞相李斯,自王绾离开,这位新任的秦国丞相,又有了新的对手了,而淳于越此人平日里就是一个狂士,当年他在齐国为官就得罪了不少人。
一个被李斯引荐入秦的齐国人,成了大秦的臣子。
现如今又在朝堂上向这位新丞相质问。
李斯他自己引荐入秦的人,却成了他的敌人?
面对淳于越的质问,李斯面带微笑没有做任何的回话。
直到下了早朝,李斯都没有搭话,只是始皇帝退朝了之后,单独召见了李斯。
秦人的早食一般都在上午接近午时的时辰,平日里都是早晚一顿,方能饱腹。
用了早食之后,扶苏收到宫人传递来的话语,是老师李斯让他这位公子在章台宫外等候。
扶苏一路走向章台宫,问向跟在一旁的田安,“这个时辰该是下朝了?”
田安点着头,落后公子两步就这么跟着。
“老师是在面见父皇?”
“下了早朝之后,陛下就召见了丞相。”
走到章台宫前,扶苏这才停下脚步,冬日里的酷寒刚过去不久,此刻阳光落在章台宫前,正是一天中午时阳光最好的时辰,也是最温暖的时辰。
像是刚从寒冬中活过来,扶苏站在原地等着老师,也享受着阳光的温暖。
看多了韩非的书,人就会有一种既来之而安之的心态。
“丞相。”
听到身边的田安开口,扶苏这才睁开眼,见到了从章台宫走出来,正在穿着鞋履的老师。
扶苏上前道:“老师。”
“陛下命臣带公子去几个地方。”
言罢,李斯穿好鞋履,便带路往前走着。
咸阳宫内依旧保持着以往的森严,扶苏一路走着询问道:“楚地的叛乱平定了吗?”
李斯微微颔首,笑着道:“公子不用忧虑。”
扶苏道:“就像项燕,不足为虑。”
“正是。”
走到宫门外,见到已在这里准备好护送的蒙恬,这才明白这都是父皇的安排。
说来,自己对这位父皇很陌生,在华阳太后的灵柩前说了那些话,父皇才觉得儿子长大了,需要人来教导了。
今天的车驾是敞篷的,这驾车有些像战场上的战车,只是在上方搭了一个遮阳的大伞。
“今天在廷议时有个叫淳于越的人说,公子不能只听一家之言。”
扶苏道:“我当然不能只听一家之言,我看荀子的书,我也看孟子,庄子的书。”
李斯又道:“教导公子的人,不能只有臣一人。”
见公子不回话,李斯又道:“淳于越是齐人,他对儒家典籍颇有见地。”
扶苏道:“老师,我看韩非的书,那么韩非就是我的老师,我看庄子的书,那么庄子就是我的老师。”
闻言,李斯脸上的笑意更甚。
车驾穿过了上林苑,来到了北面的一片田地,正是关中的农耕时节,还能见到耕牛在这里犁地,还有一家数口人围坐在一起,就这样坐在田地里用饭。
他们在田地里用了饭之后,休息片刻就会接着劳作。
人们的生活很简单,秦人尚武,因此秦人的食物多数还有不少野味,秦人的主食也都以粟,麦,豆,黍为主,而蔬菜也有葵,藿,葱,韭。
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豆饭藿羹。
豆饭是绝大多数秦人的主食选择。
为了自己的营养需要,扶苏会时常吃一些鱼肉,鱼肉的优质蛋白对一个正在长个子的少年人来说,很重要。
下了车后与老师接着步行,又见到了不远处有几个同龄人正在为了一袋豆子争吵,扯开了布袋子,豆子撒了一地。
与他们相比,扶苏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叛逆期,上辈子的叛逆期也早就在人情世故中磨平了。
李斯从宽大的袖子中拿出一卷竹简,低声道:“这是陛下让臣交给公子的。”
扶苏接过书卷,打开看着其中内容,不看还好,这一看好久没有回过神,因其中有三个字很刺眼,这三个字是吕不韦。
这卷竹简所写的本就是一份田契,这份田契是当初秦王赏赐给吕不韦的,足足三百顷田地。
李斯又从袖子拿出一卷布匹,解开绑在这卷布上的绳子,道:“往后这些田地就都是公子的了。”
扶苏接过田契又释然了,如今这天下都是秦王的,给几亩地也正常。
如果可以,扶苏还想多要一些田地,多多益善,越多越好。
“父皇为何给我田地?”
李斯没说话,而是继续走着。
来到一处村落前,李斯又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布,又道:“这片村子的人以前都是吕不韦的家仆,吕不韦死后陛下将他们安置在了这里,现在他们都是公子的。”
扶苏拿过这份契约,眼神不自觉地看了一眼李斯的袖口,心中暗想老师的袖子里究竟藏了多少东西。
吕不韦死了之后,他的遗产都留在了秦国。
身为战国时期最有盛名的商人,还是一字千金这个典故的主角,吕不韦其人确实了得。
可对嬴政来说,弄死吕不韦也很简单。
嬴政当年写了一封书信,骂了一顿吕不韦,大致意思是你这样的人也配当我的仲父?
后来吕不韦就自尽了,而嬴政甚至没有明说让他死,只是书信一封将他骂了一顿,他自己就去死了。
一个商人与政治强人合作,通常这个商人都会不得好死。
吕不韦是先河,后来汉代的桑弘羊,以及之后的人,依旧遵循了这个规律,那些商人重复着吕不韦的下场。
“老师为何给我这些?”
又见老师从他的袖子里拿出一张饼,而后撕下小小一角,余下的一大半递了过来。
扶苏接过这大半张饼,见老师拿着那小小的一角饼慢条斯理地吃着。
待吃完,李斯回道:“这都是陛下的安排。”
“父皇为何给我这些?”
李斯接着道:“今天淳于越说公子不能只听臣的一家之言。”
“嗯……”
“所以往后公子可以招募门客,公子已到了十六的年纪,往后公子可以招募天下各路有识之士,辅佐公子,公子有了门客就需要蓄养门客,就需要很多的田地生产粮食,需要很多的家仆来照顾。”
扶苏整理着这些话语,以及手中的契约,忽然想到了当年吕不韦的三千门客。
吕不韦养了三千个门客,身为秦国的相邦,吕不韦还让三千门客为他自己撰写了吕氏春秋,又有了一字千金的典故。
吕不韦可谓是将商人阶级做到了巅峰。
扶苏捡起地上的一粒豆子,抬眼再看去满是跪在地上,面朝黄土的人们,“老师,我能要的更多一些吗?”
李斯先有些诧异,平日里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竟然消失了片刻。
只是刹那的片刻,李斯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,只要公子不谋权造反,要多少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,接着道:“公子是觉得少了吗?”
扶苏指着远处,“浐水边有一块荒地。”
李斯颔首道:“可以,只要公子想要,臣都可以安排。”
再回到咸阳城,扶苏跟着李斯来到了一处宅邸前,这处宅邸最靠近咸阳宫,是整个长安城最好的位置。
李斯推开老旧的木门,“这里以前是吕不韦的居所,公子可以在此地招揽门客,淳于越说公子不能只听一家之言,有了此地公子可以听百家之言。”
当年李斯就是拜在吕不韦的门下,在这里与众多门客一起住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那时候的李斯需要瞻仰他人鼻息,还需要看吕不韦的脸色。
现如今,他李斯已是秦国的丞相。
李斯毕竟是李斯,他从未失去过野心与抱负。
一路走着,扶苏听着李斯讲述着这座宅邸的种种细节。
直到天色入夜,扶苏带着一堆契约这才回了宫中,打算好好收拾今天所得的契约。
当年吕不韦死后,这里的一切也都是封存了。
夜里,李斯依旧留在这处宅邸,他来到其中一处房间,这里是以前的三千门客用来摆放书籍的房间,一个个书架上,摆满了竹简。
其中就有楚人带来的书,齐国,燕国,魏国的诸多名仕的成果。
吕不韦死后,那些门客都离开了,而这些书却都留了下来。
“许久不来这里了。”
听到身后的话语声,李斯回头看去,见到了副相冯去疾。
面对公子或者面对陛下,李斯总是笑容的,面对他人李斯则会严肃许多。
冯去疾道:“淳于越向陛下进谏,是希望陛下让六国名仕教导公子,你却让陛下准许公子圈养门客,你这么做还是不想让六国名仕去教导公子,你只希望公子身边只有你一个老师。”
李斯抬首望着夜空中的明月,道:“六国名仕不足以教导公子,公子所学他们教不了。”
“听闻公子颇为好学。”
“公子还年少,待公子年长几岁,斯会亲自辅佐公子。”
冯去疾自认了解李斯,也对李斯有所保留,因始皇帝至今没说过韩非的死因。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