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 > 正文卷 第七百七十二章:金田起义·迎主之战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天幕上。

    广州街道上。

    因昨宵一夜风雨,地上飘满了摧落的枯叶。

    一位高大虚胖、凸颧凹目、脸色蜡黄的男人脸上满是阴郁。

    他揪了揪已经多半花白的胡须,望着国子监外张贴的榜文。

    随后狠狠的骂了句“丢佢老母黑!”

    又急速用旁人难解的客家话骂了几句什么。

    愤然转身离开那面贴有中第举子名字的黑墙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洪秀全生于嘉庆十八年阴历十二月十日(1814年1月1日)】

    【出生地是广东花县一个名叫“福源水”的地方,后迁至官禄埗村。】

    【此地距广州几十公里,现在的花县称为“花都”,已经并入广州市。】

    【洪秀全原名字叫洪火秀,依排行又名洪仁坤,“秀全”是他为自己起的“号”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八年(1828)十六岁的洪秀全首次参加科举考试,县试高中,但府试失败了。】

    【于是,他在获得一村塾师职位后,仍继续苦读,准备再考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十六年(1836)、十九年(1837)、二十三年(1843)他又去考了三次,皆落第。】

    【此时,他已近三十岁,终于失望了,愤愤不平道:“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罢。”随手持锄头,把家中所供的孔圣人牌位砸得稀烂。】

    【谁也没料到,这么一个花县落第青年,日后成为开挖清朝第一锨墓土的人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唐。

    “这是个黄巢啊……”

    李世民想到了那位冲天香气透长安的大唐掘墓人……

    也不对,大唐掘墓第一人应该是李隆基那王八蛋……

    “你们说,若是没有黄巢……”

    几人听得李世民未尽之意。

    “这把火,洪秀全不点,也有别的人来点。”

    魏征看着天幕里愤愤不平的男人,对李世民叉手行礼道:

    “一片森林,不是郁郁葱葱,而是枯枝烂叶遍地,那早晚都是被烧的命运。”

    “人总会注重了这个点火的人以及点火的时机,而忽略了能形成熊熊大火的环境。”

    “而后者才是星火燎原的根本所在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明。

    朱元璋想到了李自成。

    “若不是崇祯采纳臣下意见,撤掉驿站,李自成没了工作,后来开始造反,后来进了京……”

    “大明也不会亡……”

    “最起码不会让女真人捡了大漏!”

    马皇后给他倒了茶水,叹声道:

    “就明末那模样,没有李自成,也会有张自成、王自成。”

    “就如同这清朝,世事糜烂如斯,遍地烽烟也只是迟早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清·乾隆时期

    乾隆一个眼神下去,身边的太监立刻缓缓退步离去。

    “哼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圣贤书他是读不下去了,洪秀全找来道光十六年(1836年)他二次赴广州赶考时,在龙藏街的贡院门前得到一份基督教免费派发的小册子《劝世良言》。】

    【研读之中,又联想到道光十七年他落第后大病四十余日梦中的种种异象,突然发现自己就是天父上帝赐封的“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”,受命降世斩邪扶正。】

    【于是,他便自施洗礼,自行传教了。拜上帝。】

    【此后,他与小时玩伴冯云山、族人洪仁玕一起,开始把“上帝”当成件事来做,发展徒众,宣扬“教义”,结会礼拜。】

    【大概在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年前后,在紫荆山地区传教的效果明显,皈依的信徒达两千余人,使这一地区成为拜上帝会活动的中心,才有了“拜上帝会”这个正式名称。】

    【手下有了几个信奉者,洪秀全胆气倍增,他用“教友”捐赠的银钱,立刻去找铁匠打制了一把名叫云中雪的“斩妖剑”,大吟歌诗以明志:

    手持三尺定山河,四海为家共饮和。

    擒尽妖邪归地网,收残奸宄落天罗。

    东南西北效皇极,日月星辰奏凯歌。

    虎啸龙吟光世界,太平一统乐如何!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七年(1847),冯云山被捕,洪秀全出奔广东谋求营救,紫荆山拜上帝会会众一时群龙无首,陷于瘫痪。杨秀清挺身而出,控制住了局面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清·康熙时期

    “痴梦!”

    康熙看着天上的一幕幕脸色铁青。

    看看这诗!

    让你落第还冤枉你了吗!

    但是……

    康熙恨得牙痒痒啊。

    所谓时势造英雄。

    张角、黄巢,莫不如此。

    明太祖也不认识几个字。

    “大清,成大明了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杨秀清,广西桂平人,道光三年(1823)生于一贫苦农家,小洪秀全九岁,大咸丰八岁。】

    【五岁丧父,九岁失母,靠伯父拉扯长大,以烧炭种山为生。】

    【其性格坚毅,虽没有读过书,但才识卓异,在山民中小有威望。】

    【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时,那种人人都是上帝所养所生、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的思想,打动了他。他也随众人入会,但一直未受冯、洪的重视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三(1848年4月6日),杨秀清突然跌倒,不省人事,随后在昏迷中站起,满脸严厉肃穆:众小子听着,我乃天父是也!今日下凡,降托杨秀清,来传圣旨。】

    【一番天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说教,一下子震慑了信徒们的心。】

    【这一天,后来被太平天国定为神圣的节日“爷降日”。】

    【既然天父选择杨秀清,杨氏也天然的成了领袖。】

    【这一年十月,天兄耶稣也降托萧朝贵下凡了。】

    【萧朝贵是杨秀清的密友,由此也进入了领导层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{在英国发现的太平天国印书《天兄圣旨》,记录了萧朝贵在三年多中一百二十余次扮耶稣下凡事。}

    {而耶稣对拜上帝会特别关注,最频繁时一日几次下凡,给予指示。}

    {那他还挺忙的……}

    {洪秀全的基督教知识,得自《劝世良言》这一小册子,对基督教没有全面的了解。}

    {这里其实就已经出问题了,洪秀全认为自己是天父皇上帝耶和华的次子,天兄基督耶稣的二弟。}

    {而冯云山、杨秀清也成了天父的三子、四子,萧朝贵在尘世间娶了杨秀清的干妹杨宣娇,称兄道弟几乎乱伦,结果成了天父的女婿。}

    {这种礼教中的君权神授和江湖上的兄弟结义,构致了拜上帝会领导层天人合一的小家庭。}

    {好处是团结,坏处就是后期争权夺利。}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汉·武帝时期

    “皇帝称天子也,但天并非具体的人,故皇帝作为天的唯一代言人掌管凡间一切事物。”

    刘彻对洪秀全这个拜上帝教的缺点,一眼就看透了。

    “洪秀全将天指代为天父,洪秀全、杨秀清等人分别为天父之子。”

    “夺嫡及互相杀伐之举就落下了法理。”

    “争权夺利不可避免。”

    小刘据看着刘彻,小声道:

    “清朝还会继续下去吗?”

    刘彻没说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洪秀全写了一篇《原道觉世训》的宣教文章,引用《礼记·大同篇》,结合基督教教义,提出“太平”世界很快就可以到来,“天国”应该建立在地上。】

    【在这个社会中,没有相凌相夺相斗相杀,天下男人皆为兄弟,天下女子皆为姐妹。】

    【与遥远的天国相对应,又有人间的尽可享乐的“小天堂”。】

    【一切财产归公、人无私产的“圣库”制度,更换来物质上的人人平等。】

    【而要实现这一切,就必须与人间的“阎罗妖”拼斗。】

    【清朝皇帝被宣布为“满妖”、“鞑妖”,其祖先是白狐赤狗交媾所生。】

    【洪秀全、杨秀清等人决定推翻清朝了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幕上。

    一坐高台上。

    洪秀全看着眼前坐在椅子上昏睡之人。

    底下是一群枯瘦的百姓。

    他们期盼的看着眼前的一幕。

    坐在椅子上的人突然抽动了一阵,片刻后,身体不动嘴也不张。

    一道声音从体内穿出。

    “秀全,你要穿起黄袍吗?”

    洪秀全拜了拜,恭敬道:

    “是的,吾兄。”

    声音又道:

    “既如此,要避吉,不可命外小见,根基不可被人识透也。”

    “遵天兄命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一(1850年4月3日)】

    【萧朝贵扮天兄下凡,传达天意,决定起义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汉·宣帝时期

    “看似荒谬愚昧,实质上是结合了百姓们渴望被救世的心理,顺应人情。”

    刘病已对洪秀全这一手感叹不已。

    尽管这种超越现实的设计能不能长久下去他很怀疑。

    但在最初实施之时,定能吸引不少贫困无告的百姓。

    “将人们召集起来互称兄弟,给人们一种精神寄托。”

    “再与本土传统思想融合,增加与百姓的亲近感,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。”

    刘病已掂了掂怀里的大胖小子,对许平君道:

    “科举确实选拔不出这种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草莽龙蛇之辈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一(11月4日)各地拜上帝会的首领根据天父、天兄的旨意各回所在,分头发动群众。】

    【金田、花洲、陆川、博白、白沙等处的拜上帝会众同时举旗,宣布起义。】

    【杨秀清也于此日在金田公开露面,执掌兵权。】

    【以军师杨秀清、萧朝贵共同名义发布的起义文告,着力宣扬了天父上帝“无所不知,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”的权能。】

    【并号召各省有志之士“各各起义,大振旌旗,报不共戴天之仇,共立勤王之勋!】

    【组成一支有两万人的太平军。】

    【太平天国史上被称为“金田起义”的伟大斗争,就此揭开帷幕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{太平天国所谓的“金田起义”有其特定的具体内容,大体是指以金田为中心的各路拜上帝人马团营举兵,共扶真主,也即仗义起兵勤王。}

    {“金田起义”是太平天国自身文献中的用语。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起义含义不是一回事。}

    {考察一下太平天国人士所理解的金田起义,其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,与现今的理解有何异同,还是有必要的。}

    {起义一词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:“为了反抗反动统治而发动武装革命。有时指反动集团的武装力量背叛所属的集团,投到革命方面。”}

    {《辞源》的解释只有四个字:“仗义起兵。”这是它的本义。}

    {太平天国文献中的“起义”一词,用的正是其本义。}

    {有时或不用“起义”而代之以“勤王”,其义为“为王事尽力”,多指起兵救援王朝。}

    {所以所谓“金田起义”这个荣衔是洪、杨诸人在打下半壁江山之后才回头追封的。}

    {“金田起义”其实是既没个确切地点,也没个确切日期,更没一张正式文告,因此它不像是个有计划的革命发难的行动。}

    {洪仁玕事后追述说:“本不欲反,无奈官兵侵害,不得已而相抗也。”这句话大致是可信的。}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曹魏。

    “所谓伸大义于天下吗。”

    曹丕奇怪的看着说出这句话的曹操。

    这台词不是父亲你该说的吧?

    曹操感受到异样的目光,横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怎么?他大耳贼说得,孤就说不得?”

    曹丕低下头。

    “儿子绝无此意。”

    曹操冷哼一声,看向庭院内停下动作的舞女,一挥袍袖。

    “接着奏乐,接着舞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有关州县很快便得悉金田等处有人举旗造反的情报。】

    【十二月初五(12月8日),广西巡抚郑祖琛正式将此事向清廷奏报,清廷调派正规军前往镇压。】

    【这时,清朝官员尚不知这是与天地会造反截然不同的拜上帝会起义,甚至完全不清楚起义领袖是些什么样的人。】

    【而在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之下,起义“勤王”的各路人马加速向金田地区集结。】

    【到道光三十年年底,连同陆续来投的客家人与天地会武装,总人数已逾两万。】

    【十二月十七(12月20日,清军将领浔州协副将李殿元率军到达思旺圩,平南知县倪涛以为后援扎实,遂率兵勇、团丁向花洲发动攻势,被胡以晃部太平军击败。】

    【倪涛敌不过,便率兵退至思旺圩,与李殿元合军。】

    【吃了败仗后,清军不敢贸然进攻,便采用稳扎稳打的方法,先在外围构筑工事,遍插木桩,围困花洲山人村。】

    【当时洪秀全、冯云山藏在花洲,洪秀全担心被李殿元生吞,急令胡以晃带人进攻李殿元,另派人从山间小路去金田求救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(1850年12月25日)杨秀清在金田带三千余人攻打思旺圩。】

    【先偷袭五峒山隘口的清军哨卡。越过关隘后,分兵两路,一路急奔思旺圩外围的李殿元军,发动突袭。】

    【待李殿元军与太平军接仗时,太平军佯退,李军追击之时,第二路太平军发起围攻,第一路太平军也转入反攻,清军被打得溃不成军。】

    【太平军直捣思旺圩,巡检张镛被杀。】

    【杨秀清趁思旺圩会战时,派遣偏师出鹏化、罗掩,二十五日(28日)迎接洪秀全回到金田村总部。】

    【这次营救洪秀全的一仗,后被太平天国称为“迎主之战”。】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