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 > 正文卷 第七百五十八章:“片言片纸,远胜十万之师!”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大汉·武帝时期

    刘彻擦了擦手里的紫纹桃,咬了一口。

    “还是那个老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皇帝在作出一些重大的错误决策后,要么是奸佞之臣作祟,要么是皇帝向上天发出罪己诏。”

    “但做为最终负责人的皇帝不会对此真正负责。”

    刘彻给小刘据也扔了颗桃,笑道:

    “明朝之前有宰相,有宰相的最大好处就是皇帝可以寻人问责。”

    “出了事还可以罢免宰相。”

    “而没有宰相,皇帝就既是责任人又是问责人。

    “出了事还指望皇帝罢免惩罚自己吗?”

    “那可真是想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里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了。”

    刘彻透过清朝之变,看到一丝跳出中原藩篱的其他景色。

    “过于专制集权的制度对皇帝个人要求过高,使得帝制政治具有很强的偶然性。”

    “遇到个人才能很强的一些神君圣君可能会出现一些盛世,但整体上制度具有极大的漏洞才是必然性。”

    小刘据有些迷茫了。

    他捧着桃子,有点呆愣的看着一脸饶有趣味的阿父。

    什么漏洞?

    皇帝是漏洞吗?

    刘彻吃着桃子,思考着这种前所未有的例子。

    这么一种决策机制摊上道光这么一位决策人。

    其犯错误的概率是极高的。

    因为道光面对的是陌生的敌人,全新的问题。

    他根本就无祖制可守可循。

    对于一名守成之君来讲,这简直就是塌天大祸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七月二十三(8月20日),道光发给琦善两道谕旨。】

    【第一道谕旨指示琦善如何“驾驭”“外夷”。】

    【一、对于英方的“冤抑”,告以将逐一访查,以折服其心。】

    【二、对于割让海岛,告以清朝准许英人通商已属“施恩”,不能再“致坏成规”。】

    【三、对于商欠,告以应由两国商人自行清理。】

    【四、对于“货价”,告以鸦片本属“违禁之件”,又已销毁,“不得索价”。】

    【而对于中英平等外交、赔偿军费两项,道光未给予指示。】

    【第二道谕旨是让琦善向英方宣布的,谓:

    大皇帝统驭寰瀛,薄海内外,无不一视同仁,凡外藩之来中国贸易者,稍有冤抑,立即查明惩办。

    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,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,以致受人欺蒙,措置失当。

    兹所求昭雪之冤,大皇帝早有所闻,必当逐细查明,重治其罪。

    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,秉公查办,定能代申冤抑。

    该统帅懿律等,著即返棹南还,听候办理可也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宋·哲宗时期

    “不是……他哪里来的自信啊?”

    赵煦实在是憋不住了,指着天幕里的谕旨吐槽着:

    “你看看他说的这话。”

    “致受人欺蒙,求昭雪之冤?”

    “禁烟可是你一手推动的!”

    “还代申冤抑?这是要找替罪羊啊!”

    “还著即返棹南还,听候办理可也……”

    赵煦觉得最荒唐的就是这句。

    换种意思讲就是,北辽突然打到家门口了。

    然后自己给北辽的领军大帅下了道命令说:你们哪来的回哪去……

    他们会听才见鬼了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明·天启时期

    “好家伙……更加眼熟了……”

    朱由校都不用猜了。

    下一步肯定是处理林则徐吗!

    这不妥妥替罪羊吗……

    “为了解脱朝廷的困境,别说是冤枉,就是牺牲个把大臣,那又算得上什么?”

    “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吧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清·道光时期

    道光现在是十分纠结。

    他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会不会这么做。

    因为如果在陆战中不逞的英军退至海上,南北窜犯,清朝势必要在全国几千里海岸线上部署持久的防御。

    这种看不到结局的战争,正是自己希望避免的。

    张格尔之役、河工诸项,开支动辄以千万两计。

    由于“永不加赋”的祖制,自己也没有办法改善财政,多辟来源。

    而打仗是世界上最花钱的事……

    “今年国库存银仅为一千零三十四余万两了……”

    道光喃喃细语着。

    英军“船坚炮利”,水师非其对手,清军的战法只能是七省戒严,郡县有备。

    而这种坐待敌方进攻的方法,不能及时全歼来敌,擒获敌酋。

    战争将会无止境地拖延下去。

    “进不得,又退不得……”

    道光绝望的发现,哪怕知道了未来,自己也做不了什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七月二十五(8月22日)琦善收到道光帝决意主“抚”的两道谕旨后,立即派人寻找正在山海关一带游弋的英军舰队,告知大皇帝已有“恩旨”,“速来听宣”。】

    【此后的二十多天里,他与英方的往来照会共达10通,并于八月四日(8月30日)在大沽海滩的帐篷里与懿律和义律直接面谈。】

    【琦善公然“坦白地承认英国人是受虐待了”,应允代申冤抑,惩办林则徐、邓廷桢。】

    【义律则坚持赔款、割海岛、双方官吏往来以平行礼等条款。琦善表示俟奏请皇帝后再复。】

    【八月十八日(9月11日),琦善照会懿律,劝其回粤,静候钦差大臣前往办理一切,必有解决之道。】

    【两天后,英军竟然真的同意了。】

    【而懿律和义律所以同意南下,是因为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涉毫无结果,如此无基地的海上漂泊不知将结束于何时。】

    【北方的军情、地理不熟悉,贸然进攻感到没有把握。】

    【更何况季风将要过去,北方冬季海洋冰冻,将给舰船的行动带来不便。】

    【加以军中疾疫流行,气候又将转寒,舰船不宜在北方港口久留,遂同意南返广州谈判。】

    【八月二十日(15日),英军起碇南返。】

    【八月二十二日(9月17日),道光就命琦善为钦差大臣,赴广东查办,谕沿海督抚,勿向英船开放枪炮,令浙江、山东、江苏等沿海诸省裁撤兵勇,“以节糜费”】

    【九月八日(10月3日),道光以“办理不善”、“误国病民”的罪名,将林则徐,邓廷桢撤职查办。】

    【九月十八日(10月13日)因英军已果如其命,“返棹南还”了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不无豪迈地写下“片言片纸,远胜十万之师”】

    【十月二十七日(11月20日)英军抵澳门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明·永乐时期

    朱棣看着道光志得意满的样子,心中一时莫名感慨。

    “大皇帝抚有万邦啊……”

    在中国的传统的政治术语中,“抚”的意义大抵相当于“和”,但其中又有重要且微妙的差别。

    “抚”与“羁縻”可以互通互换。

    它是指中央朝廷对各地的造反者和周边地区的民族或国家,采取妥协的方法来达到和平。

    其结果不外乎对受“抚”者作出一些让步,并加官晋级。

    它有着由上而下,居于主动的地位,也意味着受“抚”者对施“抚”者的臣服。

    施“抚”者与受“抚”者在地位上有高下之分。

    一如唐朝对周边国家可以用抚。

    但宋朝对周边国家只能用和。

    “这抚就如同剿一样,是帝王们交并轮番使用的两种重要手段。”

    朱棣对着朱瞻基道:

    “一般说来,可战而胜之时用剿,战而不能胜时则用抚。”

    “用剿时命将出兵,讨而伐之。”

    “用抚时往往换马,诿过于主管官员,实为替罪羊,另宣皇帝新恩,以能循归常态。”

    “纵观历史,剿与抚都有诸多的实例和经验,道光也知详用通。”

    “这点其实你爹最懂。”

    朱棣不知想到什么,突然笑道:

    “按照儒家的理论,皇帝是天下共主,对于负屈的外藩理应为之申冤,方显得大公至正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此时清朝的观感,英国本属化外,若非问鼎中原而一时难以剿灭,作一些迁就,宣示一下大皇帝的浩荡皇“恩”,也不失为是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法。”

    “由此可见,道光此时主抚,依然是从祖法祖制为根据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皱着眉头,环抱双臂道:

    “但这都是道光的一厢情愿。”

    “那些英国人是要中国伏降,道光却要英国人就抚……这……”

    朱棣掸了掸落在身上的枯叶,淡然道:

    “这般看来实属荒谬,然决定抚计和执行抚策的道光和琦善,却感到道顺理合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啊,这事还没完呢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英国人要的可不是什么抚啊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十一月六日(11月29日),琦善抵达广州。】

    【同日,懿律因病辞职回国,英国全权代表由义律接任,侵华远征军总司令由伯麦接替。】

    【琦善在赴粤途中就扬言:“现在办理夷务,在柔远不在威远。”】

    【“英夷强横,非中国可能敌”】

    【到广州后,力反林则徐所为:遣散水勇、拆除海防工事,裁减兵船,罢斥抗英有功将领,视广东人民为“奸逆”。】

    【随后与英国谈判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幕上。

    英国人与清朝官员对面而坐。

    一名翻译对着官员附耳小声道:

    “大人,这条约与先前的《致中国宰相书》不符啊。”

    官员面上不动声色,只是开口道:

    “详细无误的讲来。”

    翻译拿起桌子上的纸张,瞥了一眼对面的英国人,竖纸遮挡视线,指着上面的文字对官员道:

    “第一,他们要求我们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上海、宁波为通商口岸。”

    “第二,英国政府可在各通商口岸派驻官员,与大清官员直接接触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,割让沿海岛屿。”

    “第四,赔偿被焚鸦片。”

    “第五,要我们废除行商制度,并赔偿商欠。”

    “第六,赔偿军费。”

    “第七,未付清的赔款以年利百分之五计息。”

    “第八,条约为陛下批准后,他们解除对沿海的封锁。而赔款全部付清后,他们才会撤离。”

    “第九,条约用英文和中文书写,一式两份,文义解释以英文为主。”

    “第十,条约在规定期限内由双方君主批准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,这第一、七、八、九、十条均为《致中国宰相书》中所无啊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琦善在交涉之始,便予以同意赔偿烟价五百万两,而对英方的其他要求均予婉拒。】

    【在英方步步紧逼下,他又作出一些退让。】

    【一、烟价增至六百万两。】

    【二、“代为奏恳圣恩”,在广州之外另辟一口岸,但只准在船上交易,不得上岸居住。】

    【英国人并不满意这个条件。】

    【而道光也同样不满意英国人的态度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二(1840年12月25日)】

    【道光收到琦善关于广东谈判的第一批奏折(十一月十四·12月7日发),态度已有转变,即下旨让琦善准备剿办之事。】

    【十二月初七(12月30日)道光收到琦善关于广东谈判的第二批奏折(十一月二十一·12月14日发),认为谈判已进入死胡同,毫无希望,遂下旨“乘机攻剿,毋得示弱”】

    【同日,道光恐广东兵力不足,命四川、湖南、贵州备兵共四千人,听候琦善调遣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四(1841年1月6日)道光帝收到琦善关于广东谈判的第三批奏折(十一月二十六·12月19日发),大为光火,下了一道不留任何余地的严旨:

    逆夷要求过甚,情形桀骜,既非情理可谕,即当大申挞伐……逆夷再或投递字帖,亦不准收受,并不准遣人再向该夷理谕……朕志已定,断无游移。】

    【同时还下令启用已被革职、在广州听候处理的林则徐、邓廷桢,让林、邓协助琦善“妥为办理”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大清·雍正时期

    雍正沉着一张脸,倒也没说什么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说不出什么,反而心里更加憋气!

    道光的举动有错吗?

    按照以往历史上的经验当然没错。

    甚至琦善处处代奏的做法也没错。

    但事实就是往着不可知的方向去走了。

    归根结底……

    “时事判断错了啊……”

    这帮人从一开始要的就不是通商。

    而是竖旗自治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而另一边,琦善与义律的笔墨官司打了一个多月,双方的来往照会共达十五通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十(1841年1月2日),琦善照会义律,对其所提领土要求予以驳斥,指出:

    “天朝准令外国之人前来贸易,已属大皇帝格外恩施,断无再给地方之理,亦经本大臣爵阁部堂备文照会,并据贵公使大臣来文内,声明不再求地,今何以又有予给寄居一所之语?”】

    【义律见琦善不肯就范,乃决定诉诸武力。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(1841年1月5日)义律与伯麦分别向琦善发出最后通牒,声言自本日起,即与中国动兵相战。】

    【“依照兵法办行”】

    【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(1841年1月7日)上午八时。英军向虎门要塞第一重门户沙角、大角两岸阵地同时发起进攻。】

    妇女节,祝所有女性朋友节日快乐!

    (话说我这有没有女书友啊?)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