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红楼:风华首辅 > 第一卷:默认 第二百三十章 入土为安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“臣蹉跎半生,出身寒门,幸蒙上皇(太上皇)之垂青,不使臣空老于林泉之下,流连于山野之间。

    然天下熙攘,百姓困苦,虽受圣恩,却非同道。

    臣耄耋之年,得遇知己之明主,一展胸中抱负,幸甚,幸甚。

    今朝堂之上,单、李、林等诸臣皆宣麻拜相之才,至信至诚之质,皆仰赖于陛下之圣明,选贤任能,使我大明复中兴之像。

    然,内,天不逢时,灾祸频发,外,群夷并起,竞相逐鹿。

    于内,南地宗族势强,文风虽鼎盛,却与朝堂不和,东林一脉本两不相帮,严尚书虽属别脉,却终是有所顾虑。

    今臣离世,不若以首辅之位相待,陛下非无能庸主,此位之于陛下,不过覆手可夺,唯笑料耳。

    天灾频发,国库空虚,然,急功近利必生祸患,杀鸡取卵定衍灾厄。陛下万不可行横征暴敛之事,以图抱薪救火。

    于外,弗朗基一国,其火炮之利,有目共睹,此物世祖乃言大行于世,取刀兵而代之日恐不久矣。望陛下早做准备,以免使我泱泱华夏后世儿孙受制于人。

    诸国纷起于海上,寰宇渐有大同归一之势,不复为汪洋所阻碍,乃大争之世,操练海军,重修海船刻不容缓。

    臣本意气,仗武游乡,于三友知己谈论经阔,悠然林泉,枕风醉卧。

    后得恩师教诲,脱蒙昧、怀大志、遇明主,平生足慰。

    不知不觉,自入朝以来,已有五十三年有余。此生不敢言磊落,却也算终有所得。

    臣生前已嘱儿孙,就地入葬,不可大动干戈,耗费心力扶棺归乡。

    臣虽久离故土,心亦盼归。然本朝近年奢靡之风横行,不知薄棺克俭,攀比成风。

    殊不知祭祖乃为:承先人之志,光先祖之德。绝非费生人之物料,以奉枯骨尘土。

    今万民仍有饥肠,田野遗寒骨,必遏奢靡之风,以扬陛下之圣德于天下苍生。

    臣子仅携碑前黄土一捧归葬故里。

    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”

    隆庆帝端着遗表,红着眼眶久不能言,将遗表放下,闭目不语。

    忽又猛的从御案后起身,向御书房外走去,惊的众人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“陛下,陛下!!”

    隆庆帝快步出了门,转了一圈,回来后再次来到御书房桌前,打开了那本遗表,上面的署名依旧清晰可见——礼部尚书黄锦。

    隆庆帝茫然无措的回望四周,想走,却又不知道该往哪走,往惜点点滴滴浮现。

    初登大宝茫然无措之际,是黄锦第一个暗中不断相助,不求回报。

    刚刚登基时,隆庆帝的手腕以及眼界远不及现在,很多事情都被搞砸了,也都是黄锦早早便准备好了善后的办法。

    隆庆帝也没有辜负黄锦的帮助,成为了一代明君,将已经到了悬崖边的大明硬生生拽了回来。

    二十年来,君臣从不相疑,更不久离……

    “陛下,这事老夫不同意,那些小王八蛋要是想干糊涂事,先问过老夫的拳头!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!笑话,他死了老夫都不会死,老夫一顿能吃三个肘子!三个!!”

    “陛下!!臣请命亲往灾区……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!四殿下颇有陛下当年胡搅蛮缠的风采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……”

    隆庆帝将遗表捏在手里,一脚将面前御案踹翻。

    一众宫女、太监正要跪下,却被夏守忠拦住,挥手示意他们出去。

    夏守忠自己则是跪在远处,低着头。

    隆庆帝踉跄着坐在台阶之上,垂着头,手中攥着遗表,宽大的袖子拢住整个脑袋。

    这一坐不知多久,只知道太阳过了正影,开始落向西边。

    终于,就在夏守忠的膝盖已经跪的发麻的时候,隆庆帝的声音响起,一如往日的平静,只不过其中的沙哑极其明显。

    “传朕旨意,停朝……罢了,老爱卿知道了恐会不喜。

    传令下去,京中百官,素斋三日。这三日期间无论哪府,敢宴饮取乐,休怪朕不客气。

    老爱卿的祭文朕亲自写,今晚你便派人送过去吧。

    至于黄老爱卿的谥号……文正。追封太傅、太保,衣冠陪葬朕之皇陵。

    加其子黄麒英为修正庶尹(正五品散),荫其孙黄飞鸿为承事郎(正七品散)。

    配享太庙,世受香火,自朕以后后世儿孙不可擅动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林府内,林如海收到消息后,心下也是无限感慨。

    昔日黄锦老爷子那可是所有文臣心目中的偶像,自然也包括他这个初入官场的探花。

    只是人力终有尽时,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啊!

    “来人,备礼备车!”

    不仅仅是林如海,朝堂之上,无论同一阵营,还是不同阵营之人,纷纷前往黄府吊唁。

    官场之上,道不同不相为谋,亦各从其志。

    可如果不是立场不同,所有人都很难对这个胸襟宽广一心为国的老爷子产生不好的感官。

    朝堂上知己反目之事常见,只能说:道不同,路已陌,勿怪我。

    黄府门前,薛虹腰系孝带,身着素缟,帮助黄麒英接待来往宾客。

    又因薛虹并未正式拜师,加之黄锦有子,所以并未缟冠素纰,只是披发簪竹,以示哀伤尊敬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按制,黄锦只需停灵三日便可下葬,但隆庆帝降旨,升至五日,并派遣宫中人手替老大人整理仪容,沐浴香熏。

    终于,在第五日时,这位大明朝统领朝堂数十载的首辅,终于入土为安。

    生前一切,在这一刻虽是盖棺,却并未定论,一切自有后人评说。

    棺椁一路上所带仪仗不多,仆人也少的可怜。与黄锦老大人生前的身份相比较,不值一提。

    但棺椁之后不远处,车马轿子络绎不绝。京中凡有品级者,莫不相送。

    而后由其长孙黄飞鸿,按祖父生前遗嘱,携碑前黄土一捧,回归故里。

    就在黄锦老大人下葬不久后,一切正如他所预料一般。

    朝堂各方,一齐发难。

    (今天感冒了,头有点痛。趴窝起不来了,一更请假一天。明天正常更新,后天万字。谢谢。)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