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> 第三十四章 大明皇子变形计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朱棣闻听二哥的话,循声望去,看到了不算太远处的和尚。

    只见那和尚,正将钵盂里面化来的食物取出一些,给了一个饿的直哭的小孩子。

    并笑着伸手,在那狼吞虎咽吃食物的小孩子脑袋上轻轻揉了揉。

    很是慈爱。

    朱棣心里微微有些触动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想方设法收香油钱的和尚他见过不少。

    到处化缘的和尚,也见过许多。

    但从自己碗里拿食物,给别人吃的和尚,他还是第一次见。

    “这和尚不错,和很多和尚都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朱棣声音里带着些许感触。

    秦王朱樉对此,则没有什么感觉。

    他招呼老四看和尚,纯粹是一路过来,身边都是从各处迁移的寻常百姓。

    这时候突然看到一个穿着僧衣的光头,宛若羊群里跑进来了一头驴一般的醒目。

    比较新鲜。

    “有什么不错?他碗里的食物,还不是他从别人那里讨要来的?

    用别人的东西,施舍人罢了。”

    老三晋王朱棡习惯性的刚朱棣。

    “那也很难得了,别管他碗里的饭怎么来的,在他碗里,就是他的。

    他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吃下去,不给别人的。

    可他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切!”

    朱棡撇撇嘴:“赶紧走吧,与其在这里看和尚,不如赶紧安生下来做事情!”

    朱棣单掌竖起,放在身前,远远的对那和尚行了一礼,便拎着包裹随着众人向前去。

    道衍和尚目光恰巧朝这里投来,看到了这一幕,便也遥遥回了一礼。

    从人群里的青年身上收回目光,道衍站在这里,继续注视着下船的众多移民。

    这些背井离乡,远道而来的移民,心中忐忑是对的。

    道衍清楚的知道,对于他们大多数的人来说,历经坎坷来到这临淮县,或者是凤阳附近的其余地方,并不意味着颠沛流离的结束,新生活的开始。

    而是有着更苦的生活,在等待着他们。

    这些人里,接下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落下残疾,多少人身死,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。

    如今的中都城,就是一个吞噬人性命的地狱。

    这些自投罗网来的人,又有几人能善终?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身强力壮者。

    就是不知道,朱洪武接下来该如何收场……

    如此看了一会儿,他微摇了摇头,觉得不应该在这件事上,有任何的期待。

    结果无非只有两个。

    一个是朱洪武被李善长彻底蒙蔽,从头到尾都不知道,中都城到底是怎么修建起来的,从而愉快的迁都。

    二是朱洪武知道事情真相,要么毫不在意,要么心里在意,却也无法更改这个结果,装作不知,继续迁都。

    反正别管如何,死多少人,都城是一定会迁到中都的。

    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功勋一党,力量着实太大了!

    就算是朱洪武,也没有办法与他们抗衡,更不可能真的与他们撕破脸。

    淮西可以说是和皇帝一体的,是朱洪武的根基之所在。

    对淮西动手,就是从自己身上往下割肉。

    刀刃对外,很好下刀。

    可一旦刀刃向内,这个刀是真不好下!

    更何况现在的大明,并非铁板一块,淮西勋贵与他们手中的兵马,依旧是朱洪武手里最大的牌。

    一旦对这上面下手,很大可能,天下就会乱起来。

    朱洪武就算是真的有刀刃向内的决心和魄力,此时也绝对不敢真的拿李善长,拿淮西勋贵怎么样。

    这件事,道衍已经考虑很久了。

    翻来复去的想,也想不出什么好的破局办法。

    这次,朱洪武只有被李善长按着头吃屎这一条路可以走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众多移民,由相应的官吏引导着,前去距离这里三里多地的空旷处,登记造册。

    由临淮县的官吏负责做此事。

    不远处还有种子耕牛农具等东西,等着分发给这些移民。

    元朝末年,两淮,以及更北方天灾不断,刀兵四起,到处烽火。

    百业俱废,人口凋零,十不存一。

    比如那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,几乎成为繁华代表的扬州城,洪武初年时,愣是只剩下了十八户人家!

    朱元璋带着朱标北巡至此,看着这等荒凉景象,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将会如同始皇帝威风的出巡,变得无比沉重。

    朱元璋当场就决心大力恢复民生。

    轰轰烈烈的洪武大移民,就此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官府通过半强制措施,将人多地少,人烟稠密处的人,往遭受战争蹂躏的地方迁移。

    既缓解南方等地的人地矛盾,也能促进北方发展。

    朱元璋老家这里,自然也在移民填充的序列之中,且已经陆陆续续持续了几年。

    除了迁移寻常百姓,在确定了要营建中都之后,还效仿西汉的陵邑制度,把江南的富户迁移来了十几万,填充中都城……

    已经改名为吴天,吴行,吴健的老二,老三,老四兄弟三人,混在人群当中。

    按部就班的被官府核对了身份,填写了新的户贴,被分到了牛家湾生活。

    并被人领着,去领取属于他们的农具,还有三个月的口粮,种子等东西。

    这种让别的移民心中踏实的事,却让兄弟三人心中为之着急。

    父皇不是说,要让他们前去中都城当卧底,替他看中都城情况的吗?

    怎么现在却没有去中都城,反而要让他们在临淮这里,安家落户了?

    这要是真的这般安排了,接下来还怎么去中都,展现他们的才华,完成父皇的重任,让父皇刮目相看?

    在三兄弟暗自着急,其余移民见到来到这里后,官府真的如同之前宣传时说的那样,给口粮、种子,农具,和牲畜,还给分地而心中惊喜,憧憬着接下来的美好生活时,变故出现了。

    那些在不远处站着,一直没什么动作的中都行工部的衙役,和行工部衙门下辖的兵将走上前来。

    “奉行工部衙门之令,抽调劳役,修建中都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移民顿时一片哗然!

    “官爷,不……不是说好的,移民可免两年劳役的吗?”

    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,陪着笑,躬着身,壮起胆子询问。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为首的那身披战甲的人点头。

    “但现在是为皇帝修建中都城,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,不是劳役。”

    这张虎皮一扯,令众人为之噤声。

    但心里却知道这事不对劲。

    这分明还是在让他们服劳役,只是换个说法而已。

    而这人,已经懒得和这些移民再多说什么,直接开始挨个点人。

    只要是稍微还能看得过去,能干动活的男子,不管年龄大小,都会被他点到。

    甚至于一些体格健壮的妇人,也一样会被点到。

    被点到的人,不是没有想要反抗,或者试图说理的。

    但迎接他们的,只有衙役或者是士卒的暴力对待。

    若不是出来的时候,丁指挥有专门的交代,说劳役珍贵,能不动刀子杀人就不要动刀子杀人。

    他们高低得杀上几个,震慑人心……

    众多百姓嘴上不说,心里面狂骂皇帝,把绝大多数的帐,都给算到了皇帝头上……

    朱樉,朱棡,朱棣三兄弟,这等一看就是好劳力的人,自然不会被错过。

    听着哭泣声,感受着移民的惶惶不安,随着众人在官兵押送之下前往中都城的他们,和在船上时相比,多了一些沉默,少了一点前往中都的兴奋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走吧,随着人到你们各自被分配的地方,开始新生活吧。

    好好过日子,你们的家人,把中都城修好,就会回来和你们团聚了。”

    临淮县的一个主事,望着眼前少了一小半移民,出声吩咐,安慰了一句。

    他心里却明白,这些被选去修中都的人,只怕一半都要回不来……

    剩下的这些,又都是老弱妇孺,少了劳力,接下来想要活下去也并不容易……

    可对于这些,他又能怎么样?

    下命令的是行工部衙门。

    后面站着韩国公李善长。

    在这里,李善长下令比皇帝都好使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郑知县不去主持移民安置的事?”

    田野里,一身绯红武将官袍的新任凤阳卫指挥使徐司马,望着临淮知县郑士元询问。

    ‘去主持又有什么意思?

    刚分配好东西,还不等移民前往他们新家,就被行工部衙门的人,就地抓了壮丁。

    去看行工部衙门的嚣张跋扈?

    去看那些百姓的苦难?

    去那里展现自己的无能?’

    这些话,郑士元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。

    对方是三品武将,自己是七品文官。

    对方是皇帝的义子,自己则逼着皇帝杀了侄子。

    而今做这事的是韩国公,被皇帝称为萧何的韩国公。

    营建的又是皇帝的中都城。

    他能说什么?

    他什么都不能说!!!

    “这些事,县里做过多次,不用下官去,他们就能做的很好。

    与其过去添乱,不如在这里多修一些水渠。”

    郑士元摇了摇头,出声说道。

    徐司马见此,也没有什么意外。

    他望着郑士元道:“可是,新来的那批移民里,有陛下的亲儿子。

    秦王殿下,晋王殿下,燕王殿下三人,都在其中。”

    郑士元:???!!!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