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大明神探1546 > 第七十六章 成为国子监生(一更)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学堂之中。

    众人有的默默等待,有的面面相觑,气氛颇为怪异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期待。

    每月淘汰监生,补录学子,都是当场考当场阅。

    毕竟就一百份试卷,毋须博士出面,直接由助教批阅,很快就能列出排名,确定补录学子,再核实学籍,就可以直接入监了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阶段,都在翘首以盼,等待成绩公布。

    要知道,明朝的国子监学生,是可以直接担任官职的。

    科举毫无疑问是正途,但官员中科举入仕的并非全部,国子监就是绕开科举,直接入仕的核心通道之一。

    监生毕业后,理论上就取得了做官资格。

    尤其是明初阶段,直接选拔优秀监生,边疆或紧急政务时,被临时委派出去,官职相当不低,最高可任正二品的堂官。

    等到了明朝中后期,监生的地位逐步下降,但即便是嘉靖朝,仍保有“学校起家”的合法入仕权,只要吏部有门道,外放到地方当个州县的官员,绝对可行。

    到历史上的清朝,更是人尽皆知,毕竟有一句名人名言振聋发聩:“你一个监生出身,革了职的七品官,凭什么在这儿耀武扬威啊?”

    哦对了,严世蕃历史上也是以国子监监生身份,任从七品的左军都督府都事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监生补录才有这么多人来竞争。

    操作操作,过个两年,可以去六部任职,跑腿几个月,外放出京,就是正儿八经的地方老爷了。

    与那种十年寒窗苦读,结果还是考不上进士,只能到了三四十岁中个举人,最后到了地方上,还是当个底层官员的书生比,哪种更省力便捷?

    显而易见。

    当然,这条路需要家里有人有钱,并且当官的上限不高,真正的权贵子弟其实看不上,大明官员的俸禄懂的都懂,到了富裕的州县还好些,到了穷地方,说不定连本钱都刮不回来,相当于纯粹花钱买个官当当,过个干瘾。

    各人有各人的选择。

    但今日,甭管是为了什么前来应试的,由于考试中的惨叫,与考试后的传言,一时间大伙儿的注意力都转移过去,反倒不在最后的十名监生身上,只琢磨着那声惨叫到底代表着什么……

    谁出事了?

    不会是桂三少吧?

    那可是当朝阁老之子啊!

    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之一,如今更在主持改革,上下闹得沸沸扬扬!

    真要死在国子监,朝野都会震动的!

    正琢磨着,一个高高瘦瘦的助教走了进来,面无表情地宣读名单:“广东,潮州府,林大钦,年十九,补录!”

    林大钦激动地站起身来,上前致谢:“是小生!多谢先生!”

    助教仔细打量了他一下,目露赞赏:“好文章!好文采!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崔先生么?”“是他!监内最有才华的助教!”“听说这位最是严厉啊,从不夸赞学子,这人写了什么文章,值得如此赞赏?”

    此言吸引了不少学子的注意,尤其是几个认识这个助教的,顿时大为诧异。

    助教称赞了一句,脸色又恢复冷淡,开始报接下来的合格者:“北直隶……”“北直隶……”“北直隶……”

    直到第五位,才又听到了那个偏远的地名:“广东,琼州府,海瑞,年十七。”

    海瑞起身,神色显然也很激动,上前行礼致谢。

    海玥更是由衷为这位弟弟感到高兴。

    从这一刻起,海瑞的命运才算是被他彻底改变了,这个年纪的国子监生,怎么也不会再大器晚成,这位既有才干,又能坚守本心的能臣,必然能在更靠前的历史节点绽放光芒!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”“两个岭南人?”

    而当海瑞上前,其他人的眼神已经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国子监内不是没有两广偏远地区的学子,但确实少之又少,而且基本都是以举人身份入监的,从哪里冒出来两个这么年轻的学子,既知道补录的条件,又有这等水平名列前茅?

    话说哪里买的考题和答案啊?难不成比他们砸的银子还多?那就亏了啊,毕竟只是入个国子监而已,总不能投入个大几百两……

    “北直隶……”“北直隶……”“北直隶……”

    海瑞之后,又是京师出身的,理所当然地包揽了第六到第九个名额。

    ‘不行么?’

    就在海玥暗暗叹了口气,认为此次没有希望,得下个月再来时,林大钦和海瑞担心的眼神也望过来时,那位助教顿了顿,终于开口道:“广东,琼州府,海玥,年十七。”

    “呼!”

    海玥起身,浮现出灿烂的笑容。

    他原本都觉得自己没戏了。

    其实这也正常,一共十个名额,三个人又没有被透题,全是临场发挥,想要全部考进前十,本来就困难。

    反正只要知道了路数,这个月不成,下个月再来,他有信心一定能考进来。

    没想到最后一位给自己赶上了。

    如此自是再好不过!

    然而他刚刚起身,别的学子不干了:“这不对吧!这三个岭南的凭什么考的这么好!”“其中定然有假!”“得好好查查,是不是作弊了?”

    话里话外,就是一个意思,咱们一群京爷里面,凭什么混进来三个岭南蛮子?

    然而那个助教目光冷冷一扫,直接就抛下一句话:“再敢聒噪,统统出去!”

    别小瞧助教,国子监按照规制,只有五名博士,分授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毛诗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,即负责四书五经的核心经典教学,而博士之下,就是助教,辅助博士教学,分科指导。

    两者按照官阶,都是从八品。

    而相比起皓首穷经的老教授,助教不仅年轻,学术水平还不低,这才能在国子监内服众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近来整顿学风的氛围下,都是有真才实学,且监内权力不小。

    眼见这位助教发怒,众多学子的声音也低沉了下去,只是眉宇间依旧忿忿。

    海玥根本不理会这些早早透题背过答案,结果还考不过自己的废物,美滋滋地上前,接过了自己的号牌。

    而助教训斥了其他学子,对海玥、海瑞、林大钦三人微微颔首,露出了和善之色。

    那些北直隶学子的文章,到底是谁写的,国子监内外心知肚明,许多行文的风格都熟悉了,好文章代笔的,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位。

    而这三个岭南来的学子,却真是临场发挥,行文固然稍显稚嫩,不如那些老代笔,但许多内容不是沿海地区生活过的还真写不出来,可以说他们的运气也不错,正好遇到了这个足以发挥才能的题目。

    一并录取,合理合规。

    若不是安抚一下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,助教甚至想要将三人排在前三名,现在是特意隔开。

    不过由此一来,不少有心人也想到一个问题:“桂三少那边没人录取么?”“果然出事了!”“去看看?”“呵!要去你去,我可不敢卷入这等麻烦事里!”

    “合格者随我来吧!”

    且不说堂内议论纷纷,海玥、海瑞和林大钦等十个补录的新监生,跟着助教,来到另一间屋子,开始领取各种物品。

    首先是身份凭证与文书。

    一块木质腰牌,刻有姓名、籍贯、入学年份,用于出入国子监及核验身份。

    另一块号牌,标明斋舍编号,用于分配住宿和点名考勤。

    随后是服饰和礼仪用品。

    一套青绸襕衫,标准的圆领宽袖,由深青色绸缎制成,前胸后背绣“补子”,但无纹饰,区别于官员,体现出学生身份。

    一条四方平定巾,黑色纱罗制成,象征士人四维端正,入学典礼和祭祀时必须佩戴。

    一身祭祀深衣,是用于朔望日祭孔活动的,但现在没有发。

    此外有学习和生活物资。

    比如廪膳银米凭证。

    国子监生每个月都是可以领米的,每月凭粮票至掌馔厅,领取米一石和银一两。

    正因为这样,但凡管理混乱的时期,都会出现吃空饷的情况,部分监生仅为挂名候补官职,实际坐堂读书者减少,补贴常被克扣,“监生多冒籍,廪粮半入胥吏手”。

    还有文房四宝、教材典籍、斋舍用具等等,正常情况下,种种待遇足够让监生再无后顾之忧,可以专心进学,当然这其中的庞大利益,也时常遭到侵吞。

    而严嵩任祭酒的时期,有效地整顿了乱象,极大地提升了监生的待遇,对贫困监生特批炭火补贴、笔墨追加配额等等,想想之前的监生吃什么穿什么,再看看整顿后国子监的精气神。

    严祭酒的恩情还不完呐!

    各种物品整整堆成一个大包裹,海瑞和林大钦拎着,极为高兴,家境不好的两人很需要这些外物,却不知海玥的心里已经响起适配的小曲,而迎面走来一人,让刚刚还板着脸的助教都露出尊敬:“严公子!”

    “崔先生有礼!”

    严世蕃脸色凝重,却不忘温文尔雅地还礼,但视线很快落在海玥身上,也顾不上别的,直接将他带到一旁,恳切地道:“愚弟有一不情之请,还望海兄助我!”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