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> 16 农家日常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试了一回后,赵大生直接让儿子赵来元扛上两把连枷,请赵来贺父子家去坐坐。

    到了家,又让赵来元喊媳妇做饭,赵来贺推了一番,才说到正事。

    “来贺啊,你不藏私,愿意把东西亮出来,这我得感谢你,村里老少爷们都要感谢你,只是你也知道,这东西做起来简单,怕是大家过不了一两天就自己做出来用了,除了族里表彰几句,怕是再多也不能够了,村里就这样,你可别放心上。”

    赵来贺笑了笑,看向了儿子,赵丰年于是开口了,“大生爷爷,我们家既然拿出来了,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的,之所以先给爷爷家送过来,也是想着您之前对我们家多有照顾,您一心为村里着想,后面大家想学了,又或者自己做了,都无甚妨事,只是我们又想着,这推广农具,不是也是知县大人的事么?总不好我们私下推广,被知县大人知道了,以为我们赵家村想要一方独大那就不好了。”

    赵大生也是个聪明人,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,只是毕竟当了一辈子农民,忽然听到当官的,便有些犹豫了。

    赵丰年继续,“我们寻常百姓面见知县大人自是不易的,只是听说彩云婶子娘家大伯在府衙任职,倘若经他之手将我们村的一片心意呈给知县大人案上,倒是方便了,若是在粮税前送到,说不定今年纳粮税也容易些。”

    大夏朝收两次两税,夏税在四月到六月,秋税十月到十二月,临县县令姓章,算是个公正的,只刚来一年,他来后,旁的不说,只单上粮税的时候,是比往年是好受一些的,那些衙役也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些“耗米”,只是,该为难的还是要为难,该打点的还是要打点。

    一听说涉及到粮税,赵大生立即上了心,左右不是要他亲自去见县令,成了他们赵家村就威望就会超过其他村子,他们宗族就更上一层楼,不成的话,也没什么损失。

    “我那媳妇的大伯只是在府衙当个小卒,也不晓得能不能成了。”赵大生也是被带跑偏了,这话说完,居然去看赵丰年的意思。

    赵丰年笑了笑,“小卒也比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强,再说,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这是双赢。”

    赵大生念了几句“双赢”,越发觉得可行,当即点头应下了。

    从村长家出来,只见一堆人正围着这边,赵大生忙着安抚村民,赵来贺父子则趁机溜走了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来赵家借连枷,想要借用的也有,想要照着做一个的也有,赵来贺将两把连枷借出去后,刚要关上门,就见赵来元扛着锄头往这边走,一边喊人。

    “来贺哥,在家呢?”

    “来元啊,吃了么?”

    “吃过了,新下的豆子香着呢,打算去翻地呢,我爹让顺道走这边跟你说一声,彩云大伯已经去办这事,不是我说,来贺哥你们这院子盖得真不错!村里可没少羡慕的。”

    赵来贺笑,“回头你也搬西头来,地宽着呢。”

    赵来元也笑,“那也成,咱们还能做邻居。”

    赵来元走后,有陆陆续续来了几波借连枷的,赵来贺只能告诉众人借出去了,其他人倒也不介意,夸了几句就走了,只是王三娘跟随后到的王小红就不舒坦了。

    “不是我说,这做儿子的得了趁手的东西,不先孝敬爹娘,倒是赶着送给外人,天底下就没这样的道理,她大伯娘,你们家

    今年不也种了三亩地的豆子嘛,这回还是担到打谷场用石滚子呢?”

    两人向来不对付,如今倒是能走一道上说话了,几个一起来的媳妇大娘都觉得十分稀奇。

    换做是平时,王三娘不会理睬王小红,但是此时她也有一肚子不满想要发出来,“可不是,这老四家可真有意思,上回孵小鸡,谁家都送到了,就没记上爹娘,老四能起围墙,可见从山上寻摸了多少好东西,可怜爹娘在家里都馋肉好几个月了,他赵四倒好,连个肉皮都没送块来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人听不下去了,“来金家的,这话就不对了吧,鸡苗那事,来贺家的不是提了篮鸡蛋给你家嘛?再说了,端午的时候不是才送了小半边羊去?”

    “对啊,前些日子,巧娘还送过几天鱼呢,怎么老两口就又馋肉了?不是这肉都被你们自个儿吃了吧?”

    “我呸,说什么亏心话呢!谁吃了肉不给老两口吃了!”

    王小红不是不知道赵四家给老宅送东西,每次送过去她都会把儿子往老宅送,就为了让儿子蹭上一口肉吃,只是一听说赵四家送过这么多东西,心里总归是不平衡的。

    “他大伯娘,这就是你的不是了,老四今日这事做的不地道,但是你也不能亏了爹娘的肉啊,我们几个小的少分了地跟钱,不就是因为你们大房要奉养爹娘嘛。”

    “王小红,有本事下回你就别把柱子送老宅来,我呸,肉没少吃,轮的到你说话!”王三娘又啐了一口,快步走开了。

    王小红自觉今天占了上风,心里居然觉得舒坦多了。

    几个看热闹的自然少不了又是一番闲话,不用说,明日村口的话题就是赵四家给老宅的爹娘送了多少肉,而赵大夫妇苛待爹娘的事了。

    这些闲言碎语跟赵丰年家没什么关系,因为天气渐凉,他们家收完大豆还要趁早把鸡棚搭起来,因此赵来贺夫妻俩连干了三天,总算是把大豆都分拣出来了。

    筛去杂质,居然连竹筐都装满了,赵来贺连忙去赵家大伯家借了称来,一家三口锁上门,激动又期待地称重。

    “一石又两斗!”赵来贺双眼放光。

    巧娘也不遑多让,“真的是一石五斗,不是咱们算错了吧?”

    “宝儿都记着呢,顾小秀才说了,宝儿的算学学得好,肯定错不了。”

    赵丰年点头,巧娘这才笑开了。

    这里一石是一百斤,一斗是十斤,一石两斗就是一百二十斤,这边大豆的亩产在六十到一百二十斤,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好要分上中下田的区别,一百斤以上都是上等地的亩产了,他们开心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“这堆肥真有用啊!”赵来贺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“也是爹伺候的好,平日里精心照料,这个产量不算扎眼,明年咱们家继续上肥,产量应该还会有提高。”现代黄豆的亩产在三百到五百之间,有些品种在特定条件下,七八百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但是赵丰年没想过第一年就把产量拔太高,目前他们能力还不足,引起其他人眼红没有必要,因此他们家六亩地,有一亩是没有上肥的,那亩地产了八十斤,半石三斗,如果加上那一亩地的大豆,平均亩产就是一百斤,一石并不算突出。

    赵来贺巧娘只得压下心底的开心,若无其事将称还了回去。

    村里定下后日去县城送粮缴粮税。

    大夏实行十五税一,他们这次要交大约七-八升的豆子。

    纳粮税的当天,赵丰年也去了,然后见识到了古代的纳粮税过程。

    排在他们村前面的是下河村的送粮队,赵丰年刚看过去,就见下河村村长正一脸焦急地跟班吏求情。

    “哎,都难,今年雨水足,下河村本来不缺水的,偏偏河道上来了,淹了好一大片地。”一边的赵家村村人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上河村王大牛造的孽,但凡那时候把年轻力壮的喊过去帮忙疏通,也不至于来不及堵不住口子了。”

    “得了吧,也是下河村先围河岸开荒种地的,瞧把周围村子影响的,两村本来就不对付,能帮忙才怪呢。”

    赵丰年这才明白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本来今年下河村的损失报上去,张县令倒是也是个好官,免了一部分的税,只是他们刚才进城的时候,刚巧跟上河村的送粮队碰上,冤家路窄,发生了一些摩擦,导致双方损失都不少,此时赵丰年就看到下河村牛车上的麻袋破损口上还在漏豆子,边上的青年一边抹眼泪一边慌张那手去堵。

    此时前面也结束了,下河村村长哭丧着一张脸,交了粮税,路过这边的时候,赵家村这边有人问了情况。

    下河村村长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,“能怎么着,少了十分之一,不得补上‘粮损’?”

    赵家村今年很快就过了称,十分顺利,甚至都没有交“粮损”,让众人都十分欣喜。

    赵丰年猜测张县令或许已经看到了他们呈上去东西了。

    这时,上河村村长露出同样的哭丧脸,从他们身边路过。

    “赵老哥,今年你们村收成不错啊。”

    赵大生笑了笑,“都是老天爷赏脸,年岁好。”

    就在众人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,只见那边衙门口走出了一个穿着差服的衙役,笑眯眯地走到众人之间,环视了一番后,问道:

    “赵家村村长赵大生可在?”

    赵大生头一回连名带姓被衙役叫,当即双脚就直打哆嗦,险些站不住。

    却只有听到说——

    “赵家村赵来贺可来了?”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