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都市小说 >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> 第四十三章 问题孩童江流儿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对原版《大圣归来》,沈三通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并扩展世界观。

    原版具有开拓性,对于动漫电影的意义,非常大。

    其中一些桥段也很有意思。

    不过内核方面,沈三通不是很喜欢,做了改动。

    大圣不是原版《大圣归来》中的性格,也没有赋予复杂的“人性化”特质。

    尽量做到既符合原著,又有现代的特质。

    原著齐天大圣是完美的主角模板,少年气息。

    读百回本原文,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大圣是亲儿子般的态度。

    生命气息、天真无邪、爱护弱者、又有点莽撞和意气用事。

    大圣的人格不能说完美,却是人人都喜欢和向往的。

    比丘国那一段最能体现大圣性格特征,很可爱。

    面对那些山神土地,他真的是穷凶极恶,像五百年前那个大魔王一样。

    对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孩子,他又像一个大哥哥一样

    大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?

    因为本来塑造的就很好。

    从一开始的自恃本领任性妄为的妖王,经历西游修心路之后,仅凭自身祥瑞气息就可度化亡魂,改变地狱构造的斗战胜佛。

    这种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,沈三通自问没有原作之上的才能,所以没有画蛇添足。

    在他设定中,五百年后的齐天大圣,哪怕成了佛,历经五百年的战斗,他也依然本色不改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版的齐天大圣,类似原版江流儿的角色。

    内心成熟稳定,但依然保留纯真、勇敢。

    电影进入正式剧情。

    第一部分。

    第一幕,问题孩童江流儿。

    长安的天空一碧如洗,只是远处有三片乌云。

    远远传来稀奇古怪的童声歌谣。

    充满童趣,但是也带着几分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自以为成熟,实际上还是小孩子。

    “我是大魔王,金箍捅破天!”

    “玉帝钻桌底,龙王当马牵。”

    “钓颗星星砸灵山,哐当!震碎菩萨莲花船!”

    伴随童谣,镜头视角下移。

    长安城西市,市井百态。

    有在卖混沌的,有杂耍,也有演皮影戏的戏班子。

    贩夫走卒,人头攒动,茶馆说书,米铺布店。

    日头若隐若现。

    到了童瑶第二句,镜头给到青瓦房顶上一个四仰八叉七岁左右的小和尚,显然是他在唱。

    沈三通相比于原版的建模,做了一定改动。

    因为是小和尚,光头这个没有变。

    面容则是圆脸圆眼,咧嘴笑时缺颗门牙,神态更自然可爱点,又带着桀骜。

    衣着上,灰褐色的短打僧衣,膝盖屁股处打满补丁,腰间用麻绳系着褪色布偶猴。

    江流儿懒散的躺在瓦顶上,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,翘起的二郎腿一晃一晃。

    十足的桀骜不驯。

    从他自己编的歪歌就能看出一二,菩萨都敢编排,已经不是一般的和尚。

    江流儿一个鲤鱼打挺,震的瓦片一荡,激起清脆响声。

    “哪个王八蛋揭瓦房,你给我下来!”屋檐下挂着“陈记桃酥”的招牌,老伴娘拿着鸡毛掸子,怒不可遏。

    然而屋顶上人去楼空,什么都没有,江流儿早已溜之大吉。

    下面就是一组动态长镜头。

    拿着齐天大圣布偶的江流儿,伴随着杂耍唱戏声在房顶奔跑,踩落的石子,砸到了下面算命的瞎眼老道的头顶。

    惊的老道慌忙的拿起浮尘,却将幡子弄倒了,倒了的幡子,落在了三个逛街的少妇身前。

    吓了三个少妇一个踉跄,其中一个嘴里正含着糖渍梅子,少妇卡了嗓子,把梅子吐了出去。

    吐出来的梅子落到了正在吃混沌的汉子碗里,汉子先是一惊,往后一撤,让正在炒菜的厨师被灶火熏了满脸黑,不过汉子顺着梅子方向一看,神色却是一喜。

    江流儿在大街上奔走,边走边模仿说书音调:“呔!待俺老孙掀了这凌霄宝殿”

    忽的一惊一乍,吓了正在雕刻石雕的石匠,一个没把握好力度,把狮子球给雕碎了。

    这一段剧情,借鉴了原版,也埋下伏笔,轻松写意。

    把观众的视角,从高高在上的神魔大战拉到了长安市井,聚焦到了七岁小孩江流儿的身上。

    沈三通喜欢从普通人视角切入,一点点铺设故事线,而不是兀自上升。

    时代背景上,没有按照历史时间线走,而是打造了全新的西游之后的世界,五百年后,依然是大唐。

    其中变化最大的还是江流儿的人设,和原版几乎相反,江流儿变成了问题孩童。

    电影继续。

    第二幕,“大魔王”齐天大圣。

    奔跑的江流儿有自己的目的地,要赶着去看皮影戏。

    皮影戏的内容是他最喜欢的齐天大圣的故事。

    他喜欢听强者的故事,尤其喜欢“大魔王”齐天大圣的故事。

    长安西坊,槐树下支起三尺白布。

    皮影匠人叼着麦秆,指缝夹着三根竹签,把个尖嘴猴腮的影子晃得张牙舞爪。

    “且说那石猴出世,不拜天地不敬神!”

    布上蹦出个金甲妖猴,一棒子捅穿纸糊的凌霄殿,玉帝影子缩成团滚进桌底。

    “捅轻了!《天庭秘录》写着他把玉帝胡子编成辫儿!”江流儿不知怎么钻了进去。

    “小和尚快走开!”

    匠人瞪他一眼,不过竹签一挑,那妖猴竟真揪住玉帝长须打了个蝴蝶结,引得台下观众哄笑。

    戏到西游路,玄奘捻着佛珠。

    “猴头递茶揉肩,谄笑如酒肆小二。”

    匠人把江流儿按下去,拉细了嗓子,布上大圣捧桃半跪。

    “域外天魔?那都是孙大圣养的看门狗!”

    江流儿边在幕布后跺脚,边摸人家的油彩,被赶出去前叫道:“养在兜率宫丹炉旁!《灵山辩经注》卷三写的!”

    被赶走,不忘举着布偶宣誓:“齐天大圣是无敌的。”

    一副后世粉丝给偶像举牌子的样子。

    皮影班子讲述的大圣故事,和传统的大圣不同。

    齐天大圣的故事,在西游五百年之后,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篡改。

    从孙悟空的出世开始,便是自恃本领、任性妄为的妖王,铸就了无数错误;

    天庭受封弼马温,便对权位超乎寻常的渴望,不断想要上位;

    后来得偿所愿,西天取经乃是职场镀金,让大圣短时间内获取果位;

    镇压域外裂痕,只是齐天大圣用来揽权的借口罢了,齐天大圣故意制造、夸大域外威胁,甚至与天魔有勾结。

    齐天大圣利用危机,借此巩固自己的权力,打压反对者,排除、铲除异己,提拔亲信。

    采用阴谋论视角解构齐天大圣形象,充满史书篡改与民间谣传的诡谲气质。

    这些故事背后,充满了灵山墙角、玉帝床底下故事特征,采用了《天庭秘录》《灵山辩经注》等虚构史料佐证。

    经过了史料篡改、断章取义、诛心之论等种种伎俩,达成污名化的目的。

    相关尺度拿捏的很到位。

    说的是石猴妖猴,最多到齐天大圣,没有提斗战胜佛,后者果位有力量。

    污名化的故事,给大圣加了一重“悲情英雄”的特征。

    这里,交代了江流儿的歪歌来源,以及他崇拜的齐天大圣,好像不对。

    江流儿崇拜的是“大魔头”齐天大圣,喜欢研究大圣“成功”上位的秘诀。

    也进一步展现了江流儿的性格特征。

    沈三通赋予了江流儿扭曲的价值观和颓废感。

    他崇拜的不是威风凛凛、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,也不是英雄,而是齐天大圣的果位、权力和战斗力。

    江流儿不是想成为英雄,只是想要拥有英雄的地位。

    电影院里的小孩,代入了小孩一样的江流儿,看的是嬉嬉闹闹。

    大人则能看的是里面的故事,感觉有不少的隐喻。

    大圣归来的主题从这一刻就开始了。

    一个为了亿万众生,斗天斗地耗尽本源的齐天大圣,遭遇了严重扭曲,严重解构,浑身污水。

    这难道是对的吗?

    既然不对,就应该让真正的大圣归来。

    动机和逻辑上,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关于隐喻,沈三通已经做了淡化,但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类似于贬低秦始皇、刘邦、朱元璋,想要贬低的不是他们,而是另有目的。

    齐天大圣的形象,也是如此,避无可避。

    沈三通尽可能把要讲的东西埋在了故事里,更注重电影情节,着重在江流儿的成长,而不是喧宾夺主,把解读空间留给观众。

    电影继续。

    第三幕,江流儿的身世。

    被皮影戏班子赶出来的江流儿,挥舞着自己的“金箍棒”,和小狗戏耍。

    跑着跑着撞到了老和尚,江流儿立刻老实了下来。

    像是耗子见了猫,语气也頽了下来:“师父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看了看自己的木钵,又看了看化了孙悟空扮相的江流儿,无奈道:“流儿,你这个在干什么?”

    在老和尚面前江流儿不敢贫嘴,但还是敷衍道:“我在化缘。”

    这时,有人施舍了一文钱,江流儿立刻来了精神,他最喜欢钱了,对着走远的施主念了一声情真意切的佛号。

    老和尚看在眼里,更是心累,告诫道:“流儿啊,为师就盼着你能踏踏实实,为师可没办法照顾你一辈子。”

    说着,动手给江流儿把脸上的大圣彩妆抹掉,陷入了回忆。

    镜头插入了过去场景,介绍了江流儿凄惨的身世。

    多年前。

    老和尚法明正在喝水,一个孩子从河上流飘了下来,这就是幼年江流儿。

    一处山路,一群人慌忙转移,江流儿的父母就在其中,被山妖袭击。

    父亲先战死,母亲在山妖围攻之下,跳入了悬崖。

    童年江流儿眼睁睁看着可怕的一幕,看着父母被山妖杀害,这直接影响了江流儿的身心,导致他孤僻、乖戾。

    因为恐惧,所以他对力量有着远超常人的渴望,极度渴望变强,做一个强者。

    这一段剧情和原版一样,不过挪了一些位置,同时对原版的人物建模进行了一些改动。

    原版的人物,至少在沈三通审美里,带着一点怪怪的气息,有点猥琐,眼睛是拉长的。

    做表情的时候,特别是那种需要调动情绪的表情,特别奇怪,很虚浮。

    电影继续。

    第四幕,“暴君”大圣。

    江流儿跟着师父化缘,路过茶馆就走不动路了,因为说书人正在讲《齐天暴君》。

    老茶馆的木桌缝里渍着茶垢。

    说书人一拍醒木,震得铜壶嘴儿喷出白雾:“上回说到,那暴君大圣以抗魔之名排除异己,凡不跪拜者皆被斥为天魔内应。其亲信皆封疆大吏,忠良多贬为马前卒。”

    “踩着天魔脑壳发号令.”

    江流儿扒着门框咽口水,不愿意跟着老和尚走了。

    茶客们磕着瓜子哄笑,说书人竹板一敲,念了一段白。

    “金甲裂了口子,佛印歪成奸笑,棒子捅穿了瑟瑟发抖的巨灵神,暴君说:此处有魔,那便一定有魔!”

    “金箍棒蓦然插进一位不听话的菩萨天灵盖,以此立威震慑神佛,环视左右问:这就是魔,谁反对?”

    说书人用了代指,齐天暴君,显然是齐天大圣。

    在他嘴里,大圣实为精于钻营的投机者,从妖王到斗战胜佛,其手段无非是杀人为梯,伪善作舟。

    江流儿听得入迷,老和尚拽他后领,咕哝道:“胡说八道。”

    茶客们里,一个年轻人喝了口茶,叫好道:“现在我什么都不信了,只想着多赚点钱。”

    “镇守府说魔染了之后会变成怪物,不仅伤害别人,也容易死掉,说什么魔气升腾,让所有人只能守在家里,不能出门,也不能工作,什么都不能干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域外天魔?”账房先生打扮的人附和:“看看西方极乐世界,灵山净土之下,随便吃吃喝喝,什么都不用担心。”

    宽大蓝衣胖子抹着嘴:“老秀才说得对!大圣也是灵山出身!你齐天大圣和灵山唱反调吗?灵山脚下歌舞升平,咱长安倒要锁门禁足?”

    最先开口的年轻人得出结论:“所以齐天大圣也好,妖魔也罢,都是骗人的!从来没有什么魔气,也不存在域外天魔,反正都没见过。不这样做,也不会有任何问题。”

    一位青衫中年附和:“大不了共存,西方灵山都可以,为什么东土大唐不可以?”

    也有人客观道:“魔气浸染纵使有,也在域外在天外,妖物泛滥的问题却在眼前。”

    你一言我一语,坐实了大圣对抗域外天魔不过是借口,只是以此来揽权。

    域外裂痕是齐天大圣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,主动打破域外空间放出来的,域外天魔是他引来的,是大圣和镇守府导致大家不能过好日子。

    一个疤脸汉子不同意:“我走镖十多年,我们这里最安全,齐天大圣是英雄,镇守府也在守护我们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炸了锅一样。

    招致冷笑谩骂。

    “呵呵,又一只走狗、鹰犬!”

    “想当官想疯了!”

    有不同意见的,立刻被围攻,这样,哪怕有不同意见的人也不敢开口了。

    气的那个疤脸汉子胡子直翘,甩下几枚铜钱走人。

    “走吧,流儿。”老和尚心里和明镜一样,这些人是有组织的。

    支持齐天大圣的不在少数,话题聊到这个,茶馆都有人结账了。

    但是掌柜没有阻止,说明人家赚的不是茶水钱。

    “不!”

    江流儿站出来,反对那些污蔑大圣的人:“山妖是可怕的,是吃人的!半个月前西市刘阿婆家的猪妖谁宰的?是镇守府的除妖人!还有,齐天大圣是顶天立地的大魔王!”

    “顶天立地的大魔王”一出,让不少人雷倒,老和尚更是如此。

    好吧。

    江流儿不是反对这些故事,而是反对“贬低大圣”。

    他不认为阴谋、污名的故事里的大圣,是负面的,他认为那都是英雄事迹。

    电影继续。

    进一步刻画了江流儿的扭曲三观。

    提扫帚的伙计将师徒二人赶走,江流儿问老和尚:“师父,我们当和尚的难道都是为了填饱肚子?那我们怎么变强啊?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啊?”

    “什么普通人,都是芸芸众生,我们也是芸芸众生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纠正江流儿明显歪曲的三观:“这化缘呢,只是做一个高僧的开始,打坐、念经、参禅。”

    “打坐、念经、参禅。”江流儿已经听腻了。

    “不骄不躁,悠然自得,你看为师现在不是很好吗?”

    说着,右脚的大脚指头从烂掉的鞋露出来。

    江流儿提出自己的质疑:“外面闹山妖,念经又不能念跑他们?”

    老和尚问:“那你想要干什么?”

    江流儿拿出大圣的布偶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我要学好拳脚打山妖,我要做镇守府大镇守,我要做齐天大圣之下第一人!”

    江流儿想要成仙成神成佛,由于出生时的遭遇,他的心像是刺猬一样。

    时刻幻想自己威压一方,一个手指把妖怪戳死。

    一将功成万骨枯!

    死掉无数人也不在乎!只要死的不是自己就行了!

    江流儿越说越兴奋,蹦跳起来,坚信大圣将会号令三界,统御天下。

    什么玉帝老儿什么佛祖都要乖乖听话,而他江流儿要做大圣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人族大镇守!

    从小喜欢黑、深、残的江流儿,无比认可“大魔王”齐天大圣。

    嘭!

    “闭嘴!”

    老和尚从天而降的一棒子,打在了江流儿的头上。

    打的很疼。

    路人,镇妖司的甲卫愣住,带着孩子的妈妈捂住了女儿的眼睛,打铁的铁匠不小心打到了自己的手。

    “不要啊师父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一棍打散了江流儿要做大镇守的野心,立刻服软哀嚎:“师父,我都听你的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借机教育道:“江流儿,你听好了。”

    师父喊了全名,让江流儿一个激灵。

    “我们出家人普度众生,要从小事做起,专心的打坐、参禅、化缘。”

    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”

    “如是知,如是见,如是信解而已。”

    念的江流儿摇摇欲睡。

    “一切皆为虚幻。”

    念的小狗打瞌睡。

    “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。”

    念的猫头鹰差点从树上掉下来。

    “一念愚即般若绝,别老打打杀杀的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问:“你现在应该”

    江流儿敷衍道:“知道了,念经,打坐”

    “错了,应该是接着化缘。”老和尚给了他屁股一下。

    “是,师父。”江流儿暂时不敢顶嘴。

    几件事,将江流儿问题孩童形象逐步树立起来。

    相比于原版,沈三通将江流儿和齐天大圣的人设内核互换了。

    沈三通把原版大圣的角色特征给了江流儿。

    迷茫、脆弱,颓废与自我封闭,逃避责任,没有力量感,内心充满挣扎,又渴望力量。

    三观扭曲,充满了功利主义。

    这部戏的剧情主题,也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沈三通把齐天大圣和江流儿的关系,也互换了。

    让齐天大圣做江流儿的“导师”。

    原版让江流儿去教导齐天大圣,哪怕是江流儿化用了唐僧的身份,沈三通也不认可。

    齐天大圣的形象,不只是齐天大圣。

    现代齐天大圣形象,有一重革命的神圣性。

    哪怕赋予“人性”,也不能是颓废。

    而且中国神话,人与神的界限本来就不是泾渭分明,说的不是居住上的界限,而是阶级界限。

    中国神话之中人可以通过修行成为神,神犯了错,也会变成人,甚至更严厉的惩罚。

    所以“人性”和“神性”并不矛盾。

    在齐天大圣的形象塑造上,沈三通可谓慎之又慎。

    他不敢,也不能将齐天大圣刻画成迷茫与脆弱的形象。

    越是研究越是敬畏。

    在沈三通心里,迷茫和脆弱的可以是他自己,但不能是齐天大圣,妄图把自己的软弱、纠结投射到齐天大圣身上完全是无知无畏。

    哪怕单纯从商业上,利益上,也不是好选择。

    《大圣归来》最大的咖位不是导演,沈三通这版也是如此,他号召力惊人,但在齐天大圣面前,还是不够看。

    人贵有自知之明。

    沈三通认为自己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原版不合理的地方,不合理的剧情太多了。

    长安的防守松弛拉胯,人物的各种不合理。

    特别是大圣的人设,完全背离了原著和大圣潜在的精神特征。

    不管是《西游记》的大圣,还是现代记忆的大圣,都不是原版那样。

    但是大家还是给《大圣归来》找理由,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那是齐天大圣!

    换个角色IP,原版电影不说扑,但最多一两亿票房。

    换而言之,做齐天大圣电影,只要稍微有点水平,能把成绩翻个五六倍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圣形象的力量,也是叙事上的优势。

    哪怕和大家印象中的角色背离,大家也愿意去迁就。

    在这方面,哪吒远不及大圣的基础。

    由此也可见,饺子的厉害,饺子的剧情故事,很丝滑。

    《哪吒2》之后,有人说《大圣2》出的话能复刻《哪吒2》的票房。

    想的太美。

    要是原版水平,十来亿二十亿就不错了,这还是要沾大圣的光。

    实际上,沈三通觉得能有十几亿都难,越往后,观众对于题材里的外部叙事浸染,越是敏感。

    原版《大圣归来》的成功,画面水平不是主要因素,《深海》技术很厉害,水平很高,票房也不到十亿。

    《深海》是23年的电影,比不上15年《大圣》票房成绩,这还是导演有做出国产动漫电影之光的滤镜。

    潮水褪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归根到底,观众支持大圣多过支持动漫之光。

    沈三通这版《大圣归来》全都要,既要大圣IP,也要国产动漫之光的加持。

    所以迷惘颓废的变成了江流儿,以江流儿的视角和人物弧光来推进故事。

    镜头一转。

    雨水滴在了树叶上,流水潺潺。

    城外有山妖在集结。

    江流儿跟着师父在雨中找地方避雨,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衫。

    “喵。”遇到了一直狸花猫也在躲雨。

    江流儿唤着狸花猫进屋檐。

    救猫咪,说明江流儿在扭曲的三观之外,善意尚存。

    兜兜转转,师徒二人躲到了客栈的后面的屋檐下。

    发现刚刚在客栈里的几个人正在领钱。

    不过没有起头的年轻人,而是几个看着没冒头,但是把握话题的人。

    江流儿听到他们在讨论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“骂人家齐天大圣干什么,又没惹我们?”

    “谁骂齐天大圣了?”

    “齐天大圣离我们十万八千里,嘿!有些人近在眼前。”

    “指桑骂槐!”

    表面骂齐天大圣,实际剑指统辖镇魔司、镇妖司的镇守府,以及大唐。

    镇守府挡了太多人的路,只有把镇守府拆了,才能掌权。

    为了达成这个目的,必须给镇守府使绊子。

    要是镇守府一个接一个胜利,那权力怎么到自己手里?

    哪怕镇守府的镇妖司和镇魔司事关亿万生灵,但不出大乱子,哪来理由抢夺权力?

    “多事之秋啊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叹息了一声,悄悄把江流儿领走,这种事可大可小。

    沈三通没有过多描绘阴暗面,或者映射什么,他更多是制造反差笑料。让孩童可以娱乐,让大人也能看深度。

    “大圣啊!”

    刚才发钱的人,忽然看到远处出现了山妖,惊呼:“除妖人呢,镇守府呢?”

    黑是工作,但真有事的时候,这些人也知道到底要靠谁,谁才能靠得住。

    影院里。

    小孩看的是现世报,感觉可乐。

    大人也能看到自己想看的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电影主题和主线逐步清晰明了。

    江流儿因为凄惨身世,内心创伤,同时因为污名化的大圣故事,三观更为扭曲。

    这样的情况,大圣来救赎,也就合情合理了。

    大圣的污名化应该洗去,让大圣精神归来,江流儿实现自我救赎。

    江流儿是“我”,是“我”需要齐天大圣,而不是“我”去救齐天大圣,是齐天大圣来救“我”。

    江流儿代表着每一个普通人,他需要齐天大圣的救赎,而不是他去拯救齐天大圣。齐天大圣的精神力量将帮助江流儿实现自我救赎。

    到了这一重,电影内核和原版已经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但沈三通的野心远不止于此。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