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科幻小说 >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> 第二百九十六章 那会是电影中的巨大堡垒!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la
    核转电,意味着核能源技术会拥有极高的电能转化效率。

    高电能转化效率,还属于能源制造技术行列,影响力也不会太大,只是能源领域的研究而已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先进国际并不缺乏能源或者制造技术。

    比如,核电站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电能,转化效率低一些,电能充足也没什么影响。

    清洁核能源,是未来的概念,暂时也不需要考虑。

    可移动,同样也具有替代性,比如,航母的核动力能源组,具有超高功率可移动的特点。

    当把以上三者加在一起,就实在太可怕了,绝对是跨时代领先的高端技术。

    目前国际上来说,先进、高功率、可移动的能源动力技术,就是航母上的核反应堆。

    但是,相关技术无法用在飞行器上。

    块头太大还不是问题,最主要是具有核污染,飞行器的构造决定无法屏蔽污染。

    低温核聚变、核转电,与引力技术结合在一起,就可以用来制造大型的飞行器。

    “那不只是飞行器、航天器,也许是庞大的太空战舰,甚至是太空堡垒。”

    “能源上能够自给自足,引力技术能够抵消地球引力,就可以一直在悬浮在空中。”

    “那会是科幻电影中的巨大堡垒……”

    信息中心对于人力技术也是有了解的。

    有好几个团队都在研究引力技术,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,最高已经可以制造0.2倍地球引力。

    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需求太高,需要9T以上的稳定磁场干涉,对于粒子活跃度需求也很高。

    如果更进一步研究,他们认为追赶地球另一边的技术水平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但是,相关技术却无法应用在航天器上。

    技术需求高,是可以通过研究不断降低的,但另一个问题和引力技术本身无关。

    那就是能源,准确的说,是超高功率的电能需求。

    有人提出利用核反应堆来进行实验,但核反应堆是散热的,并不是直接转化为电能。

    如果加装个发电机组上去,能源装置就太过庞大了,所制造的电力无法供给能源装置本身摆脱地球引力飞行。

    这就是引力技术应用最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低温核聚变、核转电,似乎就是解决引力技术应用在飞行装置上的完美方案。

    这个完美方案的技术,正被地球另一边的对手国家研究,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信息中心的会议室里,几个高级决策人都沉默起来。

    直到有人开口道,“没有必要悲观,这些都只是猜测,或者说最坏的猜测。”

    “低温核聚变,只是根据核转电技术推测出来的,威尔逊先生说的技术不一定存在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只是知道他们运送了托卡马克装置,有核物理的团队参与研究,仅此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也许他们为了研究其他技术,比如进一步研究原子核核力拆分反应,或者是和新核能源有关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运送托卡马克设备,也很好理解,毕竟造一个新的设备需要很长时间,研究不一定和核聚变有关。”

    这个说法让众人轻呼了一口气,马上就得到了赞同,“一定是这样!”

    “都是猜测而已,根本不需要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最坏的情况,实际可能没什么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管怎么说还是要重点关注那个区域,看是否有高热能反应,也要关注周边,尤其是主要道路……”

    在一番否定之后,会议做出了几个决定。

   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始讨论支持麻省理工丹尼斯-怀特团队展开‘低温核聚变’研究。

    即便只是推测,只是有那么一丝丝可能,也必须要支持研究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国际上出现一条科技相关的消息,来自麻省理工大学丹尼斯-怀特核物理团队。

    丹尼斯-怀特公开表示说,存在一种结合新物理持续维持低温核聚变的技术。

    这则消息是丹尼尔-怀斯公开说出来的。

    他主动找到了媒体记者,宣布了最新研究的理论,“我们认为,新物理方向的技术,能够使得核聚变在低温下持续运行。”

    “也许是5000万摄氏度,也许是2000万摄氏度,总之,温度要低的多。”

    “维持反应依靠的是新物理方向电磁力到强力的转化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转化研究上有很多奇迹,包括原子核核力拆分也是其中一种。”

    “当电磁力转化为强力,制造出特殊的环境,就可以促进核聚变在低温下持续进行。”

    “然后,再结合张硕教授的‘核转电’研究,就可以源源不断高功率对外输出电力……”

    丹尼斯-怀特把‘理论’说给了媒体记者。

    他本身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,说的技术内容真令人震惊,记者也马上把新闻报道出去。

    新闻发酵的速度非常快,低温核聚变的概念实在太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在媒体的报道中,还出现了‘泰克-威尔逊’的名字,丹尼斯-怀特没有揽功,他对记者说是泰克-威尔逊提出的技术概念,还赞扬了威尔逊的创意思维。

    “他是核物理领域的超级天才!”

    “他提出了这个概念,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,都认为是可行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将会是改变世界的技术!”

    泰克-威尔逊,顿时成了相关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物。

    威尔逊本人确实有话题性。

    在公众舆论领域,他的名气比丹尼斯-怀特大的多,因为他是年少成名,十几岁时设计核反应堆,就被很多新闻媒体报道,还得到了当时一号决策人的接见。

    威尔逊确实也对得起年少成名,他才三十多岁就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,参与最核心的托卡马克核反应堆项目,并成为项目的核心研究员。

    他还获得过核物理领域的奖项。

    年少成名的科学家,总是容易吸引关注,媒体舆论也喜欢这样的主角,顿时有一大堆的记者赶过来采访威尔逊。

    威尔逊接受了采访,但他的表态和丹尼斯-怀特不同,相对来说更保守一些。

    “低温核聚变,确实是我提出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到目前,还只是想法而已,具体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丹尼斯说的技术实现方法,我还没有研究到那一步,也许他是对的,但也许,只是想象而已……”

    威尔逊对怀特说的‘技术原理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,但他的否定对公众舆论没什么效果。

    普通人并不关心技术原理,他们感兴趣的是威尔逊非常年轻,并大胆的提出了一种新技术,还被知名学者认可。

    好多人讨论都期待威尔逊后续的研究,希望他能够在新的技术方向大放光彩。

    公众舆论大多都是赞扬和期待的声音。

    国际核物理领域的观点截然相反,尤其是专业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学者,就更是对威尔逊的观点嗤之以鼻。

    他们和丹尼斯-怀特的想法类似,他们认为核聚变的自发反应,只存在于一亿摄氏度以上环境,根本不可能在低温下进行。

    这是已经刻印在骨子里、根深蒂固的常识。

    哪怕是添加了新物理的因素,也不可能出现违背常识的情况。

    “新物理确实很厉害,但它无法影响到核聚变。”

    “至少到目前,新物理所谓的强力转化,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,原子核核力拆分也许是另一种反应。”

    “除了掌握技术的团队外,没人知道具体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电磁干涉让氘、氚元素产生强力,再促进元素自身发生核聚变反应?这实在太荒谬了!”

    “托卡马克装置本来就施加了强大的磁场控制,但从未有实验检测出核聚变低温下具有持续性……”

    一大堆的核聚变专家站出来抨击。

    换做是原来的环境下,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在忙着做研究,有个违背常识的技术观点提出多数也不会直接进行否定甚至抨击。

    有些人大概会不屑一笑,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现在的环境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国际上大多数托卡马克核反应堆的研究都暂停了,相关的专家学者不能说丢掉了工作,但实验经费肯定是没有了,研究也进行不下去,自然就变得很清闲。

    他们的工作时间,都是喝茶、看报,有心情时也会伤春悲秋,回忆一下过往的辉煌。

    顺带,感慨自身境遇……

    现在发现有人提出违背常识的技术,就好像给了他们一个情绪的宣泄口。

    丹尼尔-怀特的团队就成了被抨击的对象,泰勒-威尔逊则被重点照顾。

    “什么核物理天才,他到现在也没什么成果,那些实验研究根本不值一提。”

    “他提出来所谓低温核聚变,大概只存在于梦里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或许,他的研究全凭想象?现在核聚变被其他技术顶替、项目暂停了,他可以转行当个作家?我相信,他会很有前途。”

    “以他的名气,销量一定很不错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元素抗性实验基地。

    基地内一直都非常忙碌,团队上下不断的进行实验工作,确定新实验方向后,他们已经完成了两次‘核转电’实验。

    在工作的间歇期,佟智国也关注到了国际新闻。

    他急忙的就找到张硕,“看看这个,泰勒-威尔逊,麻省理工的天才核物理学家,他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!”

    张硕也找了几个新闻,认真的看了好半天,疑惑道,“如果我的理解没错,威尔逊和怀特是一个团队?”

    “威尔逊提出了低温核聚变技术,但否定了怀特说的所谓‘技术信息’?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,有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“所以他们所谓的技术还没有理论支持,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吧?”

    “能想到也很了不起啊!”佟智国叹道,“换做是我绝对想不到,不,应该说,核聚变领域的学者都想不到。”

    “他想到了,真是太天才了……”

    佟智国的年纪,早就能感受到知识迷障对研究的阻碍。

    知识迷障,也就是了解的知识太多、太丰富,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,就能想到一大堆‘常识’。

    那么思维就会受到常识的阻碍。

    如果产生了打破常识的想法,马上会有一大堆其他正确的常识,来证明常识的正确性,也就等于进行了自我否定。

    这就大大限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。

    所以说,年轻人的创造力更丰富,因为他们可以随意的想象,而不会被知识迷障所限制。

    泰勒-威尔逊是个核物理学的学者,即便只有三十多岁,但在自己的领域内能想到低温核聚变,并认为‘可能实现’,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当然,只有他们这么认为,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相关技术。

    其他核聚变领域的学者,都对于低温核聚变嗤之以鼻,学术领域才会出现一大堆否定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确实很天才啊,能提出来都都很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张硕也肯定了威尔逊的天才,“至于技术提出,也没什么大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会有影响吗?比如,他们也朝这个方向进行研究。”佟智国还是有些担心。

    张硕摇头笑道,“他们说的技术方向都是错误的,我们根本没有用什么电磁干涉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他们一直去研究,也可能会找到正确方向,但到那时,我们都已经在研究引力飞船。”

    “到时候,外界肯定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现在的实验研究保密性很强,就是因为可以完全封闭,换做是引力飞船的实验,就和飞行器制造一样,造好了以后是要试飞的。

    只要引力飞船试飞,就一定会被外界知晓。

    或许只需要一张照片,就能推测出所用的能源技术,也只有核转电才能提供飞行器上制造引力所需要的超高电能需求。

    既然是核转电技术,自然是实现了低温核聚变。

    佟智国听罢有些期待的说道,“现在好多人都在否定威尔逊,有好几个非常有名。”

    “威尔逊一定很不好过,希望他不要放弃自己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再等等,坚持坚持,也许就等到了引力飞船实验……”

    他说着满心期待。

    实验基地里,每个人都非常积极,因为研究非常顺利。

    他们进行了两次核转电的实验,到第二次实验的时候,实验装置已经能输出超过‘260兆瓦’功率的电力。

    实验,非常成功。

    团队一起进行数据分析认为,实验装置的输出上限可能会超过600兆瓦。

    600兆瓦,什么概念呢?

    国内火力发电站的大型发电机组,下限也只有300兆瓦,核动力航母的先进核反应堆,单个输出功率也只有350兆瓦。

    国内所掌握的引力技术支持制造的引力悬浮装置,消耗功率也不过30兆瓦而已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实验装置的输出功率,相对于引力悬浮装置已经严重溢出。

    同时,也代表可以支持制造非常庞大的引力飞船。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la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